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降水稀少、水资源缺乏,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尤为脆弱,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为满足社会生产、生活与生态用水需求,人们通过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人为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复杂,通过国内外调水工程研究,总结出调水对干旱区陆生植被的一般影响规律。 本文以引哈济党工程为例,研究预测工程输水对调水区下游苏干湖湿地天然陆生植被的影响程度。苏干湖湿地为深居干旱区内陆的柴达木盆地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单元,湿地天然植被对于维持苏干湖水系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从保护干旱区湿地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根据Processing MODFLOW模型对调水后大苏干湖区面积和湿地地下水位的影响预测结果,初步确立引哈济党工程适宜调水量;在各调水方案的基础上,以干旱区天然植被与地下水的定量关系为依据,分析预测调水实施5年、10年、20年、30年、50年后湿地地下水位下降对天然植被类型与面积变化的影响;并在植被稳定性变化的基础上,预测分析植被生物量与湿地植被景观的变化。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综合考虑敦煌盆地需水量与苏干湖生态需水量,初步设定调水方案为丰水年调水1.0×108m3,平水年调水0.8×108m3,枯水年调水0.3×108m3; (2)不同工况引水50年后,除枯水年调水0.4×108m3工况外,其余工况调水后大苏干湖湖泊面积减少均不超过8%,地下水位降幅不足1m,湿地地下水水位0-1m区面积将持续下降; (3)湿地天然植被部分将发生演替,主要由湿生植被向中、旱生植被演变,影响集中在两湖间河道湿地及湿地外围边缘地带。 具体表现为: ①位于地下水浅埋区0-1m区沼泽将会局部退化或消失,50年后退化面积将达12 km2,占现状沼泽植被面积的2.14%; ②调水30年后,地下水位1-3m区的盐生草甸面积将减少1%左右,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至大于2m时,部分湿生芦苇将演变为盐生芦苇,预测50年后盐生草甸将较现状增加0.34%; ③地下水浅埋区3-5m区面积将逐年增加,变化区主要集中在苏干湖湿地外缘地带,预测较现状将增加4%以上; (4)调水后沼泽面积不断减少,灌丛面积不断增加,由于单位生物量不同,总体上调水后苏干湖湿地生物量较现状有所增加。 (5)引哈济党工程运行50年后,湿地植被景观Shannon多样性指数由1.6149上升至1.6597,Shannon均匀度指数由0.7766上升至0.7982,优势度指数相对降低,景观破碎化程度与空间异质性增大,但现有优势种仍占绝对优势,湿地景观结构仍然具有稳定性。综上而言,引哈济党工程会对苏干湖湿地生态环境的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