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红高粱》和马哈福兹《两宫间》的空间场所叙事之释读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h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言的《红高粱》和马哈福兹的《两宫间》,都以其鲜明的现实主义视角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征服了读者。山东的高密和开罗的候赛因分别是这两部小说的叙事空间场所。本论文试图从空间场所与空间叙事理论的角度,对《红高粱》和《两宫间》这两部小说进行平行比较研究。从两文本空间场所入手,深入研究两个文本中空间场所的叙事方式,以及空间场所与人物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  本文以空间场所和空间叙事理论为依据,通过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了论证。  第一章在陈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章阐明了本文所依据的理论框架,并介绍了这两部作品研究现状、莫言和马哈福兹这两位作者的情况以及本论文命题动机和研究的意义。  在第二章中,笔者通过分析《红高粱》和《两宫间》这两部小说,对莫言和马哈福兹的空间场所叙事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具体分析如下:  1、文本实体空间场所:  (1)宏观物理场所;  (2)微观物理场所;  2、文本虚化空间场所:  (1)独白;  (2)回忆;  (3)梦境。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莫言的空间基本上是乡村的,是大自然的,而马哈福兹的空间基本上是城市的,是建筑的。但是两个作家都使用现实主义手法来描写虚化的空间,通过独白、回忆和梦境,展现了各自作品中的人们的心理空间。  第三章则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两部小说的空间场所与塑造人物的形象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研究人物的行为、外貌、语言与空间场所叙事之间的关系,来把握莫言和马哈福兹巧妙独特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四章在总结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指出了两位作家笔下两个不同国家的场所特征,以及民族“人物”的差异性和场所带给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影响,并指出了莫言和马哈福兹在叙事风格上的异同。
其他文献
在我们社会中,艺术变成了只与客体、不与个人或生活有联系的东西。艺术成了一种专业化的东西,成了那些搞艺术的专家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人的生活不能成为艺术品呢?为什么灯或房子
针对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系统对驱动器的总体要求,对可能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评述,结合当前在单脉冲超高功率Z箍缩驱动器和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方面的研究基础,提出
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尤其是体现在汉语与越南语之间的语言方面的接触。据史料记载,中越两国最早在语言方面的接触,早在公元二,三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从那时起
动词的体范畴的研究,一直为国际语言学界和中国语言学界所关注。研究汉语的动词“体”的语法范畴是当今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大部分学者承认汉语中体范畴的存在。很多学者认为,汉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影视作品作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途径和窗口,在加速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传播过程中影视翻译是不可避免,地位也是非常重
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可以从不同方面着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注重并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既是改进缺点和不足、树立良好风气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切入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了解社情民意、衡量为政得失的有效途径。古人十分重视这一点。当然,今天的情况同古代大不相同了,但为政
鄂温克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仅有3.05万。然而,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鄂温克族保留了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宗教信仰和生态意识。在文学领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