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放松管制,重组电力产业,实行市场化改革成了世界上很多国家为提高电力产业效率、增强整体经济竞争力的共同之路。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各国也在重建电力监管,以保证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而监管的措施也更多地借鉴市场和竞争的思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电力监管的内涵也逐渐丰富,环境保护也已成为当前电力监管关注的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中国对电力产业的监管仍然是沿用传统条块分割式的计划管理模式,发改委、电监会、地方经(贸)委、环境保护部等机构都承担部分的监管职能。这种分散的电力监管框架并不是出于政府内部权力制衡的目的,而更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采取的监管手段也主要是基于行政——命令的思路。当前,分散的电力监管组织框架和传统的、缺乏协调的电力监管措施,不仅不利于电力产业的公平竞争,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电力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的出现,中国发电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更加突出,电力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政府的电力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将环境保护融入到统一的电力监管框架中来,实现电力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电力监管过程中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内以任玉珑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提出了电力协调监管的概念。电力协调监管不仅包括对电力市场的监管,也包括对电力产业的环境监管,更重要的是其强调通过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来实现电力产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相对于狭义的电力监管(对电力市场的监管)来说,电力协调监管的内涵更丰富,涉及的研究内容也更广。鉴于篇幅的限制,本文除了对电力协调监管的概念进行剖析和界定之外,主要从监管措施和监管组织两个方面对与环境相关的中国电力协调监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体来说,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二章介绍了协调理论、政府规制理论及电力监管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发展动态。第三章在对国外电力监管发展演变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电力产业的特点,对电力协调监管的概念进行界定,阐析了电力协调监管的具体内涵,并借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和Malone与Crowston协调理论的思想,构建了电力协调监管的概念模型。第四章在回顾中国电力产业改革动态的基础上,从电力协调监管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电力监管的发展演变,剖析当前中国电力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中国电力发展面临的环境约束的基础上,提出了计及环境的中国电力协调监管的基本思路。第五、六章是电力协调监管措施研究。其中,第五章是基于经济性——环境协调的火电厂环境监管研究,从外部性理论出发分析了基于经济性—环境协调的最优排污税制定,从产权理论出发提出了基于网内电量排放绩效+排污权交易的火电厂环境监管新模式。第六章则基于多标准差异分析法,提出了可综合考虑经济性、环境影响、供应安全等多个因素的发电结构优化模型,对中国的发电结构进行优化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发电结构优化的相关措施。第七章是电力协调监管组织研究。在多监管者框架下的电力监管博弈模型研究和借鉴国外电力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对计及环境的中国电力协调监管的组织构建进行了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将电力监管看作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协调理论的观点,对电力协调监管的概念进行界定,借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和Malone与Crowston协调理论的思想,设计了电力协调监管的概念模型,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统一的电力监管框架中来,为研究计及环境的中国电力协调监管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②考虑到“西电东送”和“区域电力市场”发展的实际,从科斯产权理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基于网内电量排放绩效+排污权交易的西部地区火电厂环境监管新模式,通过模型分析可以证明该模式可以在保证环境监管措施经济性的同时,实现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公平性原则,可妥善解决西电东送过程中东、西部地区的利益公平问题。③将多因素差异分析法用于发电结构优化的研究当中,建立了可以综合考虑经济性、环境影响、供应安全等多个因素的电力结构优化模型。与以往基于均值——方差组合(MVP)理论的发电结构优化模型相比,该模型能够对发电组合的风险来源进行分解,并对包括环境影响在内的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为研究计及环境的电力协调监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④在多监管者框架下的电力监管博弈模型研究和借鉴国外电力监管组织安排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计及环境的中国电力协调监管组织框架及各机构间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本文的研究不仅考虑了各监管机构之间信息沟通和自我协调的需要,也考虑了对各监管机构的第三方协调。另外,考虑到国有企业在中国电力产业占绝对优势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将国资委对国有电力企业的内部监管纳入到统一的电力监管框架中来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