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照相凹版,俗称影写版,是照相术应用于凹版制作的工艺技术。1900年,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了《照相镂板印图法》,该书在国内首次介绍了照相凹版制版工艺,对于研究照相凹版制版技术的发展及传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译著与英文底本的详细对照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具体研究了早期照相凹版制版技术的工艺流程以及20世纪初期这项技术在中国的引进过程。全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以《照相镂板印图法》介绍的历史人物及重要事件为主线,结合英文底本及相关文献,详细梳理了19世纪照相凹版制版工艺的发展历程。2.以《照相镂板印图法》与英文底本的对照研究为基础,同时参考1895年在英国伦敦出版的介绍塔尔博特-克利施工艺的专著A Treatise on Photogravure in Intaglio by the Talbot-Klic Process及相关文献,运用现代印刷术语,具体阐明了19世纪末期照相凹版制版工艺中的各个工序及相关技术。3.使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及U500X数码显微镜,对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等国内早期照相凹版印品进行检测分析,根据观察结果探讨了20世纪初期照相凹版制版技术的引进过程。研究表明,早期照相凹版制版工艺与照相术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照相凹版制版工艺是照相术发明过程的中间产物,正是照相术为制版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启示与必要的技术支持。现代照相凹版制版工艺并非一蹴而就,与之相比,《照相镂板印图法》中介绍的早期制版工艺在晒版底片及凹版网墙的制作方法上仍存在明显差别。译著出版后,书中的制版方法是否在当时的中国得到过实际应用不得而知。根据文献记载和仪器检测,直到1924年7月25日,德国技师海尼格使用轮转凹版印刷工艺印制的插图,才首次刊载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上,这是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照相凹版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