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负载含锰化合物的制备及催化臭氧化苯酚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udahua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臭氧氧化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但单独臭氧对有机物有选择性,且降解速度较慢。多相催化臭氧化技术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和有机物的氧化程度,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近些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苯酚是一种来源广泛的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所以研究高效去除苯酚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石墨烯具有优越的化学稳定性、电导性和比表面积大等特点,现阶段让臭氧和石墨烯结合进行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它在催化臭氧化领域具有很大潜能。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出了氧化石墨(GO),然后以氧化石墨为前驱物,利用水合肼还原法分别制备出了石墨烯负载二氧化锰(MnO2/RGO)、石墨烯负载磷酸锰(Mn3(PO42/RGO)和磁性材料MnO2/Fe3O4/RGO。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然后研究了它们在催化臭氧化中对苯酚的降解效果,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初始溶液pH值、反应过程中pH变化、叔丁醇、催化剂循环使用次数等对催化臭氧化反应的影响,进而对它们催化臭氧化苯酚的反应机理展开了初步研究。MnO2/RGO的表征结果显示MnO2以球状形式分布在石墨烯表面。在MnO2/RGO/O3体系中,MnO2/RGO和RGO对苯酚的吸附作用很小,RGO对臭氧几乎没有催化作用。当pH=3时,MnO2/RGO/O3苯酚去除率相比单独臭催提高最大,提高了97.7%。苯酚的去除率与催化剂的投加量呈正相关。O3浓度越高苯酚的去除率也越高。单独臭氧和MnO2/RGO体系苯酚的去除率随pH值得增加而变大。MnO2/RGO/O3体系和单独臭氧体系中溶液pH值都会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变小。叔丁醇试验表明,催化剂表面和溶液都涉及自由基机理,表面反应在MnO2/RGO催化臭氧氧化苯酚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溶液初始pH的影响试验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试验间接证明了MnO2/RGO催化臭氧降解苯酚反应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Mn3(PO42/RGO的表征结果显示Mn3(PO42成功负载到了石墨烯上,且Mn3(PO42呈非晶形态。苯酚的去除率与催化剂的投加量成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可以提高苯酚的去除率,但是温度过高时,苯酚去除率会迅速下降。Mn3(PO42/RGO/O3体系和单独臭氧体系苯酚的去除率随pH值的增加而变大。当pH=3时Mn3(PO42/RGO/O3苯酚去除率相比单独臭催提高最大,提高了135.4%。Mn3(PO42/RGO/O3体系和单独臭氧体系中溶液pH值都会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变小。叔丁醇试验表明,Mn3(PO42/RGO催化臭氧降解苯酚反应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苯酚主要是被·OH氧化的。溶液初始pH的影响试验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试验间接证明了Mn3(PO42/RGO催化臭氧降解苯酚反应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MnO2/Fe3O4/RGO/O3体系和单独臭氧苯酚的去除率随pH值的增加而变大。当pH=3时MnO2/Fe3O4/RGO/O3苯酚去除率相比单独臭催提高最大,提高了115.4%。磁性分离试验表明MnO2/Fe3O4/RGO的磁性比较强,可以通过磁铁从溶液中快速分离。叔丁醇试验表明,MnO2/Fe3O4/RGO催化臭氧降解苯酚反应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前向快电子束的发散问题,采用飞秒激光辐照平面铜靶,以电子角分布仪和氟化锂(LiF)热释光探测器探测快电子的前向发散角。实验显示前向快电子束发散角均在95°(半
<正>(一)主要问题分析1.医院管理层与专业人员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医院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意识较为淡薄,无法准确
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发生的种类、影响的范围、危害的程度都呈现出极端化的趋势。文章仔细梳理了气象灾害的几种主要表现,并具体分析了其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从延伸气
信息技术条件下中学数学有效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活动过程。有效的数学活动体现为信息技术条件下和谐有效的数学教学,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设计和创造有效的数学活动。
山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实现山地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据。近些年,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农用地急剧下降,为了更好地保护农用地,迫切需要向山地要地,向山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逐渐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基础
汽车工程学会电磁兼容分技术委员会团体标准《电动汽车高压线缆及连接器表面转移阻抗测试方法》,于2019年6月5~6日在重庆召开了第一次工作组会议。该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