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鳞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检测及相关因素研究

来源 :广东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lia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半连续切片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和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精确度,探讨检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更为准确的方法,深入了解口腔鳞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分布规律,分析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与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为口腔鳞癌患者术前、术后判断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状况寻找新的手段,并为口腔鳞癌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1、收集2007年9月-2010年4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45例口腔鳞癌患者单侧颈淋巴清扫术淋巴结2260粒,按不同区域分离淋巴结,分别用传统HE染色和半连续切片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及隐匿性转移灶的检出率。   2、按颈淋巴结引流顺序将颈部淋巴结分为五组,分析45例口腔鳞癌患者以角蛋白CK(AE1/AE3)作为指示物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并参考传统病理学检测结果,探讨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分布规律。   3、收集整理45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发病部位、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病理学分级和临床T分期。对患者临床资料和肿瘤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情况进行相关因素统计分析,寻找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1、半连续切片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和常规HE染色法检测45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阳性率分别是31.11%(14/45例)和11.11%(5/45例),半连续切片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HE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α=0.05,ν=1,P<0.05)。全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是2.52%(57/2260个)和0.66%(15/2260个)。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用Kappa指数做可靠性评价(K=0.4337,u=3.5318>2.58,P<0.01,0.40.05)。   [结论]   1、半连续切片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可应用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检测,可明显提高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阳性检出率,有助于较准确的判断临床分期及预后,并进一步指导治疗。   2、口腔鳞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多存在于Ⅰ、Ⅱ、Ⅲ区,Ⅳ区转移率较低,Ⅴ区未见转移,可为临床选择颈清扫术式提供参考依据。   3、口腔鳞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与肿瘤病理学分级相关,低分化者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者;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病部位、肿瘤生长方式及临床T分期无相关。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多生牙在人类中具有一定发病率,且与许多综合征相关联,受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牙齿发育是由外胚层来源的牙上皮和颅神经嵴细胞来源的间充质相互诱导、相互作用
前牙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随着生物材料学的发展,种植修复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成功率。临床医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前牙区种植修复的留存率,而越来越多地关注种植修复的美学问题,种植
学位
目的:对2006年上海市公立口腔医疗单位进行普查,分析了解2006年上海市公立医疗单位口腔卫生人力数量、结构、层次、分布、设备状况及口腔门诊工作状况,并对上海市公立医疗单位口
第一部分兔下颌骨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目的:探讨下颌骨慢性骨髓炎的造模方法。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2只,于下颌骨下缘外侧近正中联合处开骨窗依次注入0.1ml5%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