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关系的松动以及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工从乡村走向城镇,形成了规模浩大的“民工潮”现象,他们在为城镇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也对我国城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峻的考验。同时农民工在城市的边缘化处境也与政府提出的“和谐社会”、“包容增长”、“以人为本”、“中国梦”等执政理念相左。因此,对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研究也成为城市规划学界、经济学界、社会学界,以及政府近几年以来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供给和需求的视角入手,结合劳动力转移理论和经济学相关理论,构建一个基于供给和需求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理论框架,对农民工的供给现状和态势,以及城镇化的供需问题,进行了总体的判断和分析,以期在新的框架下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思路与策略。论文分为七章。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作为理论框架的铺垫和支撑:提出研究的问题与其研究意义,对经济学各学派对于供给和需求的理论主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等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对农民工与城镇化的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对供给和需求的视角进行初步的解读。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对农民工和城镇化的供给和需求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构成了论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三章是从劳动力市场层面,对农民工的供给状况展开分析,首先运用了多种方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量现状和发展的态势进行分析,其次从结构层面对农民工供给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最后总结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供给和需求的矛盾;第四章主要分析了针对农民工需求的城镇化的供给问题,首先构建了城镇化的供给和需求的理论模型,对我国的城镇化供需格局进行总体的分析,其次针对农民工从乡村到城镇转移以后城镇化供给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最后分析和总结城镇化的供给和农民工的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从市场化的因素、制度的因素、城镇化的策略层面的因素和农民工自身的因素四个方面对农民工与城镇化供需矛盾的根源进行深入分析。第六章和第七章是论文的收尾,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思路,陈述论文的结论以及研究存在的不足:其中第六章从策略和规划应对两个方面展开,策略层面主要从如何合理的调节供给和需求方面,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和制度建议,规划应对方面,主要从城镇体系、城乡统筹发展、保障住房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规划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