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与此同时,国民之间,特别是企业之间的信任度却普遍下降,当前信誉资源已成为我国企业最缺乏的一种资源。为什么计划经济时代不存在信誉缺乏问题,发达市场经济时代也不存在信誉缺乏问题,而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国家,特别是我国,则都出现了信誉缺乏问题? 国外理论界对企业信誉的研究很深,也很细,但是他们研究的企业都是处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对处于过渡时期国家的企业信誉研究的很少,特别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的中国的企业信誉几乎没有人进行研究。 国内理论界最近一两年发表的关于信誉的文章不少,但都是对策型的文章多,理论型的文章少,把信誉作为专题来研究的学者就更少。本论文着重探讨处于过渡时期国家的企业信誉,特别是从理论上探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的中国企业信誉。 本论文共11章,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1—3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信誉与其相关概念,如,声誉、商誉、信用等的区别与联系。第二部分只有第4章一章,主要研究个体(包括两个个体和多个个体)之间的信誉博弈,从影响信誉博弈最基本的因素——分工开始进行分析,分别分析了社会成员完全无分工状态下,社会成员固定性分工状态下,社会成员一般性分工状态下的信誉。第三部分包括5-8章,主要论述一般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特别是企业对信誉延续的作用,以及法律、文化、信 西北大学经管学院博士学位论文息传播和企业内的激励方式对企业信誉延续的作用。第四部分也只有第9章一章,但它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处于过渡时期国家的企业在多种产权体制下的信誉博奕情况。及由此而产生的许多社会现象。第五部分包括 10-11章,探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的中国的企业信誉与政府信誉的关系,以及为提高企业信誉所采取的对策。 本文从研究个体之间的信誉博奕开始,经过对组织信誉的研究,集中到研究企业之间及企业内部的信誉博奕;由研究一般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信誉过渡到研究处于过渡时期国家的企业信誉,再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的中国的企业信誉。信誉博奕的约束条件由少到多,由理想状态逐步过渡到现实状态中。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企业不讲信誉,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是过渡时期的必然现象,只有过渡时期的特征,如产权不清、政府权力进入经济生活等现象消除后,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使所有的企业都珍惜它们的信誉,否则再严厉的措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这种信誉下滑的局面。 本文的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信誉的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信誉不仅是如当前理论界所认为的,信誉是利益主体为了长期利益放弃短期利益的行为,还应包括利益主体为了虚物利益放弃实物利益的行为,并在此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企业信誉的研究。二是从企业产权以及信息的对称性和信息传播的有效性角度对过渡时期国家的企业信誉,特别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期的中国的企业信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如何把企业文化、宗教等对信誉的影响给以量化,如何把东西方文化对信誉的影响的差异给以量化和模型化,这可以通过实验经济学方法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