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西南湖泊群位于鲁西平原地区。北五湖和南四湖位于鲁中南冲洪积平原和黄河冲积扇平原的交接地带。这是湖泊形成的地质地貌基础。由于此区地处平原,所以形成的湖泊趋于浅平,地势和缓,容水无多,水大则溢水,水小则易干涸。这样的地质基础,使得鲁西南地区易于成湖,同时湖泊也容易干涸淤垫。在这种地质地貌基础上,鲁西南湖泊的变迁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闸坝启闭控制着湖水的进出。战争频仍,对兵饷的需求刺激人们开垦湖田。人们为了保护已垦湖田,选择私修民堰防止湖田被水淹没,可一旦水涨,民堰和湖田则会被冲决。人们失去土地,更加困窘,就会开垦更多的湖田,形成恶性循环。黄运工程和柴薪对木材形成巨大的需求。人们大量砍伐森林,森林消失造成生态破坏和土壤冲刷。泥沙入河则阻塞河道,入湖则使得湖泊淤垫。在单一农耕经济思想下,农民盲目围湖垦田。到了清末,大运河衰落,作为水柜的湖泊失去了官方的保护,湖泊很快淤平。以上五个因素都使得湖泊萎缩,北五湖的消失也与之息息相关。然而运河的改道和黄河的泛滥也可使湖泊扩展。南四湖的发展就得益于此。明代南阳新河和泇河新河的开通,在避黄行运的同时,也改变了南四湖的角色和命运。南阳新河开通后,昭阳湖从运东变为运西,功能上由水柜变为了水壑。运河改道后,昭阳湖由于承接各方来水,湖面迅速扩大。泇河新河开通后,原在运东的微山、吕孟、郗山、赤山诸小湖到了运河西岸,诸小湖承接坡水、黄河水,还有运河水大时泄出的余水,诸小湖水量大增,汇为一个大湖——微山湖。黄河的泛滥也影响了湖泊的变迁。南四湖的形成离不开黄水的灌注。黄河在徐州段的河道狭窄,容易决口泛滥,鲁西南地区则不免受到黄河的影响。鲁西南地区的湖泊群受到黄水灌注,加之其他来水,湖面扩大。此外,湖泊还受到黄河地下水的补给。黄河水小时,湖面也随之萎缩。黄河在鲁西南的泛滥还影响了微地貌,形成了大量的洼地,洼地地下水位高,造成此区严重盐渍化。土壤的贫瘠加剧了人们对土地的利用强度,人们自然无法忽视肥沃的湖田。人们盲目滥垦的行为不仅造成了生态的崩溃,还易滋生暴力(如土匪和捻军),影响社会的稳定。此外,泉起着接济湖泊水量的作用,与湖泊关系密切,泉对北五湖来说,尤其如此。此区水患频繁,县际、省际之间的水事纠纷此起彼伏,水事纠纷是鲁西南湖泊研究中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从湖泊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此区生态崩溃,运河也像清政府那样走向它的暮年,沿运城市无法得到全国物资的补给而不可避免地走向边缘化。然而,流经济宁五个世纪的大运河已给济宁士绅留下了深深的文化记忆。大运河象征着与外界的联系,一旦这种联系消失,则是济宁士绅所不能容忍的。因此,他们将津浦铁路看作是另一条“大运河”,并为之发起了争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