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通过调控HMOX1抑制铁死亡减轻脊髓损伤后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ong198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尤其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CI,TSCI),是一种灾难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TSCI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急性TSCI患者主要都是通过早期手术减压和重塑脊柱结构的稳定性防止进一步的压迫型损伤,尚无有效证据表明药物治疗能助力TSCI患者长期获益。损伤常引起神经细胞死亡和功能退化,包括内出血,水肿和急、慢性炎症反应。目前的研究表明,凋亡、坏死、自噬和焦亡在TSCI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非坏死性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目前的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了损伤脊髓局部糟糕的微环境,加重了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抑制神经元铁死亡可以促进T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二甲双胍(Metformin,Met)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典药物,据报道可以有效促进TSCI实验动物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最近因其在病理条件下的抗铁死亡作用而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过表达的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MOX1/HO-1)已在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模型中被报道,并通过抗炎和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稳态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最近,因其能够通过催化血红素降解为胆绿素,一氧化碳和铁造成铁的蓄积从而驱动细胞内铁死亡进程再次引发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Met能否通过调控铁死亡在TSCI大鼠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同时阐明HMOX1在SCI后神经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及其对Met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影响。方法:(1)SCI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以及铁死亡特征的鉴定。使用吸入式气体麻醉法麻醉实验动物,使用动脉瘤夹压迫型损伤法制备大鼠SCI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初步判断压迫型损伤模型损伤中心区域的损伤程度,通过3,3-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加强法普鲁士蓝染色技术评估SCI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损伤中心区域铁沉积的情况,通过Fluoro-Jade B(FJB)染色法观察损伤后各时间点变性神经元的比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检测损伤后各时间点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脂酰Co A合成酶4(acyl-Co 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的相对蛋白水平,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损伤后第1天和第3天线粒体的超微结构。(2)二甲双胍在SCI神经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研究。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估各组在损伤后35天内的运功功能变化情况,通过损伤后第35天的脚印评估各组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各组在损伤后第1天和第3天Gpx4和Acsl4 m RNA的相对水平,采用WB检测各组4HNE和ACSL4的相对蛋白表达。采用WB检测各组在损伤后第3天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相对蛋白水平,采用荧光双标法评估各组在损伤后第3天GPX4、ACSL4、IL-1β和IL-6阳性神经元的相对比例。(3)HMOX1在SCI及二甲双胍干预后的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动物实验验证HMOX1在损伤脊髓中的相对表达情况,同时了解SCI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56天炎症因子和铁死亡相关基因的动态变化趋势。通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WB验证各时间点各组脊髓中HMOX1的相对蛋白表达情况。通过qRT-PCR和WB检测各组在损伤后第1天和第3天HMOX1的整体表达水平。(4)慢病毒介导的HMOX1下调对二甲双胍干预的影响。通过体外转染细胞初步筛选HMOX1的有效干扰序列,使用荧光检测,qRT-PCR和WB验证三种慢病毒干扰序列的有效性。通过局部多点注射10u L慢病毒在体内感染T9节段脊髓以进一步筛选HMOX1的有效干扰序列,使用冰冻切片荧光检测和WB验证慢病毒载体干扰序列的有效性。使用WB检测各组在损伤后第3天HMOX1、4HNE、ACSL4和GPX4的相对蛋白表达水平。使用荧光双标法评估各组在损伤后第3天Iba1+/i NOS+和Iba1+/Arg1+双标记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比例。结果:(1)SCI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以及铁死亡特征的鉴定。动脉瘤夹压迫型损伤大鼠模型是一种相对稳定且可靠的SCI实验动物模型。在本研究中,显著的铁沉积出现在损伤后第7天和第14天,显著的神经元退变出现在损伤后第1天和第3天。铁死亡标志物4HNE和ACSL4在损伤后第1天和第3天显著升高,GPX4在损伤后各时间点一直处于显著降低的水平。我们能观察到损伤的线粒体超微结构,但是未发现具备铁死亡形态特征的线粒体。(2)二甲双胍在SCI神经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研究。200mg/kg Met腹腔注射14天显著改善了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Met治疗显著降低了4HNE、ACSL4、IL-1β和IL-6的相对表达,同时显著促进GPX4的相对表达。Met治疗显著降低了ACSL4,IL-1β和IL-6阳性神经元的相对比例,同时显著提高了GPX4阳性神经元的相对比例。(3)HMOX1在SCI及二甲双胍干预后的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铁死亡相关基因Hmox1在大鼠和小鼠的多种SCI模型中均显著升高,检测的时间点包括损伤后第9小时、第1天、第3天、第7天、第9天、第14天、第35天和第56天。其次,SCI后炎症因子和铁死亡相关基因的动态变化结果揭示了损伤后多种铁死亡关键因子的变化趋势,同时表明损伤第3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时间点。最后,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HMOX1在损伤脊髓的灰质和白质以及整个损伤中心区域中都是显著升高的,并且Met治疗进一步升高了HMOX1的整体水平。(4)慢病毒介导的HMOX1下调对二甲双胍干预的影响。我们利用两种大鼠来源的细胞系在体外转染实验中通过荧光、qRT-PCR和WB实验进行有效性验证筛选出了一个干扰效果最佳的慢病毒序列。随后将该序列慢病毒载体注射到大鼠目标节段脊髓中充分感染14天,荧光检测和WB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该序列体内干扰的有效性。在本研究中,慢病毒介导的HMOX1表达下调是稳定且持久的,SCI和Met治疗均不能有效逆转这一效应。此外,HMOX1的下调促进了损伤后4HNE和ACSL4的进一步升高,以及GPX4的进一步下调,表明HMOX1的下调促进了损伤脊髓中的神经细胞铁死亡。HMOX1敲低后Met治疗仍然能有效降低4HNE的水平,但是不能降低ACSL4和升高GPX4的表达水平,表明Met抗铁死亡作用的实现部分依赖于高水平的HMOX1。最后,HMOX1的下调增加了损伤后Iba1+/i NOS+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比例,降低了Iba1+/Arg1+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比例,表明HMOX1的下调促进了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极化。HMOX1敲低后Met治疗仍然能有效降低Iba1+/i NOS+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比例,同时升高Iba1+/Arg1+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比例,表明Met能以不依赖于高水平HMOX1的方式促进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Met具有抑制SCI后神经细胞铁死亡的作用,该作用的实现部分依赖于过表达的HMOX1。Met发挥抗炎作用并可以通过其他不依赖于高水平HMOX1的途径减轻SCI后的进一步损伤。此外,HMOX1可以通过抗炎、减轻氧化应激和抑制铁死亡等作用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因此,HMOX1是SCI后神经细胞铁死亡的有效干预靶点,HMOX1受Met调控并影响其在SCI中的抗铁死亡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胰腺癌不断增长的发病率和居高不下的病死率使其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胰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寻找用于诊断的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FOXP1作为转录因子,可通过影响不同的下游分子的转录,在不同的肿瘤起促癌或抑癌作用。FOXP1还可在多种肿瘤和正常细胞中影响细胞增殖。此外,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FOXP1有数以千计的潜在靶基因,其中许多调控着细胞增殖与
学位
在室外规格为(1 m×1 m×1.5 m)的网箱中进行为期6周的单因素饲养实验,探究脱脂黑水虻虫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氮磷利用以及肝脏抗氧化力的影响。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含40%的鱼粉(鱼粉粗蛋白含量为65.6%),利用脱脂黑水虻虫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25%(25%组)、50%(50%组)和75%(75%组)的鱼粉,共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网箱,每个网箱放鱼20尾。每天早晚饱食投喂两次。结果表明,各
期刊
期刊
研究背景蛇毒是由多种毒素蛋白组成的混合物。自然界中,蛇和蛇的天敌对毒液的耐受性很强,原因在于这些生物体内存在天然的解毒蛋白。华游蛇是一种抗毒能力很强的蛇。我们课题组曾从华游蛇血清中分离到一种PLA2抑制剂(sa PLIγ),具有良好的抗蛇毒活性。前期我们还发现华游蛇对毒液不敏感,注射相当于小鼠2倍LD50剂量的五步蛇毒、眼镜蛇毒或蝮蛇毒后中毒症状不明显。华游蛇对毒液的耐受机制亟待解析。本研究对新型
学位
第一部分UTP11通过核仁应激和铁死亡调节肿瘤生长研究背景和目的:癌症是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目前大部分肿瘤的治疗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存在副作用大等诸多局限,而分子靶向治疗可以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副作用小,因此探索更多治疗肿瘤的分子靶点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较多文献已经表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过程与肿瘤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位
研究背景:血小板激活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始动因素和核心环节。因此,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是AMI治疗的基石。有研究表明,目前的抗血小板药物可能无法抑制其它血小板活化途径,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复发风险显著升高。同时,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作用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全过
学位
由外伤、炎症、肿瘤等原因引起的骨缺损对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而临界性骨缺损通常无法通过身体的修复机制自发愈合,常常需要骨移植物来干预治疗。自体骨移植作为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因可取部位大小受到限制、手术时间长以及供区部位出现并发症等原因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因此,近年来很多研究都聚焦在研发新的骨组织工程材料。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可降解性
学位
目的:观察通心络超微粉提高小鼠急性缺氧耐受性量效及时效关系。方法:120mL广口瓶密闭缺氧,观察小鼠缺氧耐受时间。结果:通心络超微粉最佳剂量为1.52g生药/kg,缺氧耐受时间为18.61m in;给药后30m in起效,3h效果最好,能持续至给药后6h。结论:通心络超微粉在提高小鼠急性缺氧耐受性上存在较好的量效、时效关系。
期刊
背景: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损伤刺激的修复反应,持续进展的肝纤维化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抗纤维化药物。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事件。Notch信号通路(尤其是Notch3信号通路)和NOX4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发生密切相关,但两者促进肝纤维化的具体机制仍有待
学位
背景与目的: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CP)为颅内良性肿瘤,其包括两种病理亚型即牙釉质型颅咽管瘤(adamantinomatous craniopharyngioma,ACP)和乳头型颅咽管瘤(papillary craniopharyngioma,PCP)。ACP是CP最主要的病理亚型,约占CP总数的90%,其可见于成人及儿童病人。目前CP的主流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全切除。尽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