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研究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学业成绩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学业成绩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学业成绩的关系。首次以学习动机为中介变量研究心理控制源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和预测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研究结果可为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为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实证材料。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创新之处归纳为:
1主要结论
1.1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的特点
1.1.1大多数(>6796)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倾向于内控。心理控制源有非常显著(显著性水平为0.01,下同)的年级差异、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父亲职业差异和是否学生干部差异;有显著(显著性水平为0.05,下同)的生源地差异、母亲职业差异和是否党员差异;心理控制源的特困生差异、性别差异、独生子女差异、专业差异、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不显著。心理控制源的年级主效应、专业×年级交互效应非常显著。
1.1.2大学生学习动机较强,多元化趋势明显。学习动机有非常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年级差异、专业差异、学生干部差异、是否党员差异;有显著的父亲职业差异和母亲职业差异;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独生子女差异、特困生差异、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不显著。学习动机的专业主效应非常显著。
1.1.3学业成绩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独生子女差异、生源地差异、父亲职业差异、母亲职业差异、是否学生干部差异和是否党员差异;有显著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学业成绩的年级差异、专业差异、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特困生差异不显著。学业成绩的性别主效应、专业主效应、性别×年级交互效应、性别×专业×年级交互效应都非常显著。
1.2影响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
1.2.1影响心理控制源的主要因素有年级、母亲职业。低年级大学生的内控性较强,母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为外控的可能性较高。
1.2.2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有生源地、年级。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低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强。
1.2.3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有性别、独生子女、年级、专业所属学科门类。女大学生、非独生子女、低年级大学生、文科专业大学生学业成绩更好。
1.3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学业成绩的关系
1.3.1心理控制源分别与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研究数据支持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明确关系。
1.3.2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二者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
1.3.3学习动机是心理控制源影响学业成绩的中介变量,心理控制源通过学习动机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
2创新之处
2.1系统描述了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的总体特点和变化规律,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
2.2探讨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对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二者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
2.3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清晰地描述了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的路径关系,首次提出学习动机是心理控制源影响学业成绩的中介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