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ckin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心态分析入手,分别考察了宋代累世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两个主要方面,家长与成员关系和夫妻关系。第一部分通过整理宋代的家法、家训,认为宋代大家庭中家长的权威有所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处置家庭共有财产的权力也同时增大。因为家长作为礼法规范塑造的社会角色之一,其形象具有普遍性,而且其理想角色与现实角色也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大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只能算是一个家庭的管理者,他的日常职责主要是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关系、伦理关系,以维持大家庭内部秩序的稳定。从家庭生计来看,家庭的衣食问题也往往引起家长的担忧,他们更加注重合理分配家庭中的人力物力。因为在宋代,即使是累世为官的大家庭,也不同于前代的世家大族了,它们没有世袭的地位和永久的俸禄,只能靠全家人的劳动和节俭来维持家用,所以,不管是从大家庭制定家法的目的,还是实际协调家庭内部关系的手段来说,宋代都更加务实了。这也就要求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做到公平均一,既要以“礼”规范人的言行,又不能不顾及“情”的因素。若从心态的角度概括大家庭中的家长与成员关系,那么可以说,“克己复礼”是一方面,“缘情制礼”也是相当重要的。第二部分运用案例、文书、墓志等资料,分析了夫妻关系在宋代大家庭内部关系中所处的劣势地位,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伦理规范与宗族意识的双重作用使然。大家庭对夫妻关系的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规范“为妇”角色的女性家庭成员的言行,通过划分“内”、“外”秩序,减少妇女参与外事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限制妇女与本家的往来强固父系亲属关系,使出嫁的女子脱离父宗,逐渐实现“敬宗收族”的目的。大家庭中家长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包含了父子关系,以及由父子关系扩展出去形成的兄弟、叔侄关系等父系血缘关系,而夫妻关系则往往被认为是破坏父系血缘关系的祸根。实际生活中,大家庭对妇女的防范主要集中在抑制私房财产,限制妇女的经济行为和财产权上。“为妇”的女性成员对家庭财产的支配或所有权,实质上反映了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综合伦理关系与经济关系两个方面,可以得出,在宋代累世同居共财的大家庭中,夫妻关系是维系横向与纵向家庭关系的纽带,处于基础地位。但是,它却并不活跃,总体上看是内隐的。宋代人对待家庭内部关系的态度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宗族观念的影响。宗族观念主要强调父系血缘关系,把母亲和妻子的血缘关系排除在外,这使得大家庭协调内部关系的准则不仅要依照礼法规范,更受到父系血缘关系的羁绊。因此,心态分析的方法也不仅是针对某种角色的家庭成员的个别心理活动,更重要的是从理解宋代的礼俗观念出发,透析当时的家庭关系。宋代大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生活实际,并且兼顾了礼法规范与宗族观念,这是宋代不同于前代的主要特征。
其他文献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抚养态度和行为的相对稳定的风格。学生应对方式是在压力过程中继认知评价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行为。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学生应对
利用含有过表达抑制子载体的根癌农杆菌分别在番茄源叶和果实中进行瞬时表达,快速验证转化酶抑制子(inhibitors of invertases,INH)转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对果实发育过程中转化
<正>从对汉服"中签"的猜测,到"新中装"在水立方的正式亮相,大众对于今年APEC会议领导人穿什么议论了很长时间。水落石出之时,淘宝等电商平台上很快就出现了"APEC领导人同款"
PID控制技术是一种应用很普遍的控制技术,目前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论文详细阐述了神经网络PID控制器。首先简要介绍了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和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传统的
针对后浇带施工的特点,分析了高层建筑中施工后浇带模板支撑系统应遵循的原则,对后浇带在混凝土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一些后浇带浇筑前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建筑
线性调频准连续波(LFMICW)体制兼具连续波和脉冲雷达体制的优点,应用于高度计中,可以避免连续波体制的收发隔离问题和脉冲体制的峰值功率高的问题。高度计的回波信号由大地多
本文选取我国88家机场和29家航空公司2009-2011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水平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
本刊将陆续发表1999年北京国际建协第20届大会《北京宪章》(稿)、学术总报告、学术分题报告等重要建筑科学文献资料;本刊已登载过一些大会学术分题报告(稿),这次未作较大修改的就不再刊出
国际互联网如今已风靡全球,给人类社会信息传播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一方面,它使人们的生活工作更加方便快捷,使“地球村”中的“村民”联系更加紧密;另一方面,它由于“
中国能源需求的67%来源于煤炭,煤炭的正常供应在2008年抗冰救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近年来由于煤矿开采造成的各种煤矿事故仍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