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危机事件频现。一方面,受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影响,这些危机事件的传播日益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以互联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介,使固有的危机事件传播模式显现出僵化和呆滞。三株的失败、巨人大厦的倒塌、春都的崩溃、标王秦池的黯然谢幕……以及2008年的南方雪灾、西藏暴乱、汶川地震等等,都反映了这一点。因此,对以传统传媒为舆论导向和舆论安全主力军的我国新闻舆论领域来说,危机传播正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而急迫的课题。对于我国而言,及时、有效的危机传播,不仅能消除公众在危机事件突发时的紧张恐惧心理,安抚公众的不稳定情绪,而且还会消除公众对企业责任心、政府监督力等方面的怀疑,提高企业、政府等各方面的公信力,帮助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危机传播的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美国学者斯蒂芬·芬克(Steven Fink)提出的“四段论”模式为理论前提,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了考察。斯蒂芬·芬克1986年写的《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一书中提出了危机传播的“四段论”模式理论,该理论借用医学上的术语把危机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延续期、痊愈期。
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浮出水面,公众在震惊、愤怒的同时,将谴责的矛头指向了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政府和媒介通过及时的、全方位的危机传播,有效地平息了公众的焦虑、抵触情绪,短时间内调控了社会舆论,维护了中国乳业的正常经营秩序。但是在整个危机传播过程中,无论是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还是媒介议程设置甚至政府危机传播机制等,依然存在着瑕疵。
本文以政府和媒体(主要是报纸)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传播为研究对象,以斯蒂芬·芬克的“四段论”模式为框架,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探讨了“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传播过程,发现了“三鹿奶粉”事件危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企业职业道德、媒介从业人员职业精神、媒介议题设置、危机传播机制等角度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并利用学术成果研究了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