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和改进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用“Minnesota心力衰竭生命质量调查表”、修改的“Procidano家庭支持自评分量表”和修改的“心力衰竭病人综合自护能力评估量表”,对2002年10月至2003年4月在天津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204名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医疗信息、生命质量、家庭支持、病人综合自护能力五个部分。调查资料经整理后所得的有效数据以SPSS FOR WINDOW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影响因素的分析用Pearson’s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estic回归分析。    结果:调查对象中80.9%的心衰病人生命质量处于中、低水平。使生命质量呈下降趋势并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    1.年龄>65岁者(65.2%);体力劳动者(69.1%)。    2.心功能分级的增高和伴冠心病患者合并心衰年限延长(61.8%),尤有心肌梗死史或心绞痛者。    3.住院前不合理用药(55.9%);ACEI、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不足,(分别占50.0%、22.5%)。    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及时应用溶栓或介入治疗方法而早期开通或重建梗死相关动脉者(84.3%)。    5.不做运动训练者。    6.在家庭支持系统中,由配偶以外的子女或他人提供帮助者(64.3%);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态度支持力度处于中、低水平者(90.3%)。    7.家庭人均月收入<600元(53.9%)和医疗费自费支付者(27.9%)。    8.综合自护能力处于中、低水平者(85.3%)。硕十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结论:1.慢性心衰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年龄、职业、心功能分级和心衰年限、冠心病(特别是有心肌梗死史或心绞痛)、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方法、运动训练、家庭支持情况、经济状况和医疗费支付方式、综合自护能力。2.提高生命质量的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全程健康教育,树立预防为主观念。》组建心衰专病门诊,联合社区干预模式。》规范治疗方案,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防止心功能恶化。》争取家庭成员大力支持,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3.将六分钟步行试验、心功能分级和生命质量有机结合,量化后共同作为评价心衰病人各种干预措施的主、客观依据,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