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句是影响语言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站在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高度,对病句现象进行重新认识,并从它的形成原因入手进行分析,通过元认知和病句把关来达到发展语言使用者的元认知能力、减少病句的目的。 首先,对病句现象进行了新的认识和分析。与以往的看法不同,我们认为病句并不完全是一个消极的现象,除了对语言交际产生一定的干扰以外,它还可能是交际中为提高效率所采取的措施,也可能是语言创新的结果。病句之所以存在,原因分三个层面:语言能力和相应心理能力的欠缺,对语境的过分依赖,以及创新表达的失误。事实上,即使是成功的创新表达,在一般人看来也往往因为难以马上接受,而被看作病句。因此,一方面,因为上述原因的存在,病句成了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另一方面,我们还是积极提倡通过提高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达到减少病句的目的。为此,我们借用传播学中的“把关”,引入自我把关的概念。 要达到上述目标,就需要对病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但现有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主要表现在:(1)分析面对的是病句本身,忽略了病句的形成过程中语言使用者的心理特征;(2)将病句作为一种已经形成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而没有注重如何避免这种结果的出现;(3)对已经形成的病句,强调必须具备相应的语言学知识才能进行修改,在教学上和语言实践中都缺乏一定的可行性;(4)修改病句的方法简单化、常识化,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面对真实语言生活中的病句往往无力应对。为此,首先要在理论上对病句建立新的认识。语法规则保证了句子的正确性,从对规则的违反来进行划分,就会建立一个相对周全的谱系结构。对病句进行分析的思路是运用演绎验证的方法,从与语言规范的对比入手,总结“病”之特征,再以特征为依据对病句进行分析和归类。病句的两大特征,一是起码违反了一种语言规范,二是为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无语境支持的情况下)。由此推出病句的两大分类依据:病句形态原则和理解难度原则,并以病句形态原则对病句的谱系结构进行描画,最终将病句分为语法病句、语义病句和语用病句三大类型:(1)语法类:结构关系不完整、所建立的结构关系与意欲表现的结构关系不一致、结构关系的句法表现使用了不规范的变异形式;(2)语义类:语汇病句、逻辑语义病句、经验语义病句;(3)语用类:语境依赖型的语句无法从语境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话语的组织不符合人们理解时的逻辑要求和心理习惯。 把关是传播学上的概念,它把在信息传播途径上工作的新闻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人员称为“把关人”,他们对信息进行选择、决定取舍、决定突出处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