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择了东魏北齐时期的邺城地区石窟中的响堂山石窟、小南海石窟、宝山灵泉寺石窟和邯郸鼓山水浴寺石窟为研究对象,根据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文化因素,对这些石窟进行分类研究。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对考古学,艺术学,历史学,文献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多项学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结合前人对响堂山石窟以及安阳石窟群的研究基础上来分析邺城地区东魏北齐时期石窟中所表现出的独立因素以及在中国石窟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邺城地区东魏北齐石窟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界定,在介绍邺城地区和石窟定义的同时对之前学者对此地区石窟进行的调查状况及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叙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研究的范围内石窟的保存现状以及其窟龛形制特点。第三部分对研究对象进行分型、分式和分期。主要介绍了响堂山石窟、小南海石窟、宝山灵泉寺石窟和邯郸鼓山水浴寺石窟之间的承接关系和窟龛形制的转变。第四部分论述邺城地区东魏北齐时期石窟在中国石窟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对佛教传入中原路线的研究为出发点结合邺城地区的特殊地位以及在此时期活跃于此地区的僧人代表思想的介绍来证明邺城地区佛教的重要性,进而体现邺城地区石窟的重要性。本章的最后一节依照第三部分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天龙山石窟和驼山石窟来论述邺城地区东魏北齐时期的石窟在中国石窟历史中的衔接地位。第五部分为结语。通过对邺城地区东魏北齐时期石窟研究和与北魏、隋唐时期的石窟作对比,得出我国石窟艺术不断的中国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邺城石窟在中国石窟发展中承接、发展和融合的艺术体现出中原地区所特有的佛教文化和佛教石窟艺术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