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GhMAP1-LC3基因的表达特征与抗血清的制备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tone601287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GhMAP1-LC3基因是在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克隆到的,其氨基酸序列与微管结合蛋白1A(MAP1A)和1B(MaP1B)的第三条轻链(LC3)保守区的104个氨基酸残基完全匹配,因此推测其为棉花中的微管结合蛋白基因。 本研究以陆地棉石远321(Gossypium hirsutum L.)为材料,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GhMAP1-LC3基因的表达特点并制备了能够专一识别MAP1-LC3蛋白的抗血清。主要结果如下:
其他文献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框架图测序的作物。假基因(pseudogene)是目前基因组学的研究热点,指在聚因组中那些与已知功能基因序列高度相似,但是缺乏编码蛋白功能的DNA序列。假基因保留了远古基因的信息,被视为基因组进化中的分子化石,成为研究生物进化和动态基因组的重要线索。利用假基因对水稻基因组进行研究,会揭示水稻更多的生物和遗传特性,了解水稻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基
以D优527为材料,采用旱育秧、湿润育秧两种育秧方式及旱育秧抛(栽)与湿润育秧抛(栽),观察采用定距播种技术在不同规格下形成的秧苗群体在滞增叶龄期、滞增后1个叶龄期和滞增后2个叶龄期的秧苗素质、本田初期分蘖早发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 1.密度合理、播种均匀是多蘖的前提,滞增叶龄期内秧苗素质最好,且秧龄弹性大,生产适应性广 因播种密度的不同,秧苗群体进入滞增叶龄期的时间不同,随密
冠层垂直结构随高度存在差异,而且不同色素对辐射存在选择性吸收,导致了植被对辐射的吸收能力随波长及植株高度变化,然而目前的研究多将植物冠层看作整体,或仅研究群体对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