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空间生产研究 ——以恩施枫香坡侗寨为例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inshi97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村寨凭借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底蕴吸引着广大的旅游者,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旅游发展背景下,一些民族村寨的空间格局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由传统少数民族村寨向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社区转变的空间生产过程。目前,已有研究多聚焦于云、贵、川等地区相对封闭的少数民族村寨,而对于在现代化和民族融合背景下,在地理位置和对外交流相对开放的民族村寨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恩施枫香坡侗寨为例,探讨汉化程度较高的少数民族村寨如何在旅游经济驱动下进行空间生产,研究其三维空间的特征、生产过程及主体互动机制,为旅游空间生产理论提供新的视角与实证案例。本文选取恩施市枫香坡侗寨为案例地,在充分梳理国内外空间生产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民族村寨空间生产研究、乡村旅游社区研究、枫香坡民族文化和旅游研究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三元分析经典理论框架,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三个空间维度实证研究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空间生产以及主体互动视角下的空间生产机制。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由政府自上至下主导过渡为社区主导是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空间生产重要发展模式。旅游发展初期,政府部门主导了枫香坡侗寨的旅游空间生产。而随着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逐步成熟,社区的民间精英发挥突出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居民自发成立生态农业旅游合作社,并不断完善其组织结构,从而实现民族村寨旅游的有序开发与经营,乡村旅游社区逐渐替代地方政府成为推动民族村寨旅游空间生产主导力量。(2)地方政府与规划专家设想的空间表征主导着前期民族村寨旅游空间生产,而后期则是旅游市场发展驱动背景下,旅游者与大众媒体在旅游凝视作用机制下客观促进着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空间的再生产。(3)旅游空间生产进程中,新的民族村寨空间格局形成的同时,新的社会关系也被生产。随着投资商、旅游者等多元空间使用者的介入,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空间转变为旅游公共空间,传统依靠宗族血缘关系维系的“熟人社会”逐渐演化为掺杂着更多利益冲突的商业化空间。面对社会关系的变迁以及空间权力的转换,大部分居民作为直接参与旅游经营的既得利益者,倾向于支持并持续参与到乡村旅游社区的空间生产,而少数未直接通过旅游经营从中获益的居民,其更多表达出其内心的不适与抵制。(4)论文基于多元主体互动的视角,探究了枫香坡旅游村寨空间生产主体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旅游村寨的空间生产是地方政府、社区共同体、投资商以及旅游者等多个主体互动和空间博弈的过程与结果。本文关于枫香坡侗寨旅游空间生产的实证研究,一方面充实了少数民族旅游村寨空间生产的研究内容,是对已有旅游空间生产研究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为同类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其他文献
群落构建机制是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其研究可为全球及区域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对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有大量关于植物构建机制的研究,并发现生态位理论(环境筛选作用)和中性理论(扩散限制作用)能较好地解释植物群落构建机制,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陆生植物群落,而湿地植物群落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且从陆生生态系统得出理论是否适用于湿地生态系统仍存在争议。本研究以
泥炭藓因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而被大量开采,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夏季伏旱气候的影响,泥炭藓湿地遭受干旱胁迫,导致亚热带山地泥炭藓湿地遭到严重破坏,人工种植泥炭藓以恢复泥炭藓湿地及加速泥炭藓繁殖成为可供选择的途径。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亚热带山地泥炭藓湿地的优势物种—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生长影响的研究仍少有报道。本研究以亚热带山地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
Argonaute(Ago)蛋白质是一种可编程核酸酶,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Ago蛋白质在RNA干扰途径中起关键作用,能够在小RNA或者小DNA的引导下识别甚至切割与之互补的RNA。原核生物Ago蛋白质可能参与宿主防御和DNA复制,偏爱在小DNA的引导下切割与之互补的DNA。Ago蛋白质已经在核酸检测和遗传操作等方面得以应用,为了进一步拓展基于Ago蛋白质的核酸操作工具,我们通过生
L-2-氨基丁酸(L-ABA)是一种非天然手性氨基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药物中间体,L-2-氨基丁酸被广泛用于化学品和药物的合成,如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和布瓦西坦、抗结核药物乙胺丁醇等,L-2-氨基丁酸生产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合成法,化学合成法价格高昂同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工业应用,相比之下,生物合成法绿色无污染,更适合L-2-氨基丁酸的绿色合成。L-苏氨酸脱氨酶(TD,EC 4.
Wolbachia内共生菌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除了影响宿主的生殖外,有研究报道Wolbachia会影响宿主的生长发育,如宿主的发育历期和体重等。但目前对Wolbachia影响宿主发育的分子机制还研究较少。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是农田害虫天敌,一年内可发生多代,且易于室内养殖。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草间钻头蛛有Wolbachia感染,感染蜘蛛的幼蛛发育历期显著
生物的成功繁殖是种群维系与扩散的基础,进而影响物种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在植物繁殖过程中,不同的生境条件会影响繁殖水平,特别是对于广泛分布的植物物种,最典型的因素有光照(非生物因子)与传粉者(生物因子)。与此同时,植物在种群内的不同位置也影响植物的繁殖成功,如小规模或不规则的种群增加了种群边缘株的比例,继而影响传粉者的觅食行为,导致植物繁殖产生差异。本实验以分布范围广、虫媒传粉的草本植物野慈姑(S
古树名木是人类宝贵的自然和文化财富,城市里的古树名木受人类活动影响深刻,许多树种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研究和保护城市里的古树名木十分重要,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也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古树名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土壤实验分析进行了研究,具体的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研究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概况和生长现状。发现其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数量最多的是武昌区,达到了191棵
xpr1(xenotyopic and polytropic retrovirus receptor)是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primary familial brain calcification,PFBC)的致病基因之一,PFBC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多种疾病症状,如,认知障、癫痫以及步态紊乱症状,且临床症状并不固定。xpr1导致PFBC的主要原因是,体内xpr1发生突变打破了体内磷稳态,患者脑部发生
2018年中共中央提出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成立文化旅游部,此后“文化+旅游”的新业态逐渐产生,文化旅游成为人们新的出游方式。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长沙市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历经2400多年而城名、城址不变,因此文化遗产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居于全国前列。目前对于文化遗产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上,研究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的数量不多并相对分
植物功能性状是一些对生态过程响应强烈,能指示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环境变化的性状指标,研究功能性状变异及环境适应性对于阐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种内与种间变异及环境适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亚热带森林、草原、灌丛等陆生生态系统,以水生生态系统为对象的研究尚鲜见报道。真水生植物(Euhydrophyte)一般指将根固着在水底基质上、叶片在水面下或漂浮在水面的大型植物,其分布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