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肿瘤,作为全球内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原因中的第2名疾病,对于全球的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我国,癌症也成为了2010年以来的主要死因[1]。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导致生活习惯及周围环境的改变,以及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等,结直肠癌的患病率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结直肠癌患者中,青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相对比非青年结直肠癌更是逐渐升高,青年结直肠癌由于早期确诊率相对较低、病理类型特殊等,预后相对较差,对青年结直肠癌的诊治需要更多的研究总结经验,提高青年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50例青年结直肠癌病例及80例非青年结直肠癌病例,分别制定入组标准纳入研究对象,并收集相关的基线资料、临床数据及病理诊断数据,通过SPSS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数据以N(%)形式记录,两组间计数指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必要时辅以精确概率法Fisher直接计算P值),采用0.05检验水准,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青年结直肠癌组共50例患者,年龄从21岁至39岁,平均年龄为33.32岁;纳入非青年结直肠癌组共80例患者,年龄从40岁至89岁,平均年龄为63.925岁。2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与非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首诊症状可归类为7大类,两组患者中,均以大便改变、腹痛、便血为主要症状。青年结直肠癌组的患者中,大便改变占比16%,腹痛占比46%,便血占比24%;非青年结直肠癌组的患者中,大便改变占比23.75%,腹痛占比43.75%,便血占比20%。3 41例青年结直肠癌组患者行根治性治疗,6例患者行姑息性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率为82%;73例非青年结直肠癌组的患者行根治性治疗,7例患者行姑息性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率为91.25%。4青年结直肠癌组的患者中,右半结肠的共14例占28%;左半结肠的共8例占16%;乙状结肠的共7例占14%;直肠的共21例占42%。非青年结直肠癌组的患者中,右半结肠的共32例占40%;左半结肠的共12例占15%;乙状结肠的共10例占12.5%;直肠的共26例占32.5%。5青年结直肠癌组与非青年结直肠癌组的肿瘤分化程度均以中分化为主,青年结直肠癌组的中分化共27例占比65.9%,中-低分化共7例占比17.0%,低分化共6例占比14.6%,高分化共1例占比2.5%;非青年结直肠癌组的中分化共55例占比71.4%,中-低分化共14例占比18.2%,低分化共6例占比7.8%,高分化共2例占比2.6%。6青年结直肠癌组的患者中,Dukes A期的患者占比34.7%,Dukes B期的患者占比22.4%,Dukes C期的患者占比30.6%,Dukes D的患者占比12.3%。非青年结直肠癌组的患者中,Dukes A期的患者占比42.5%,Dukes B期的患者占比26.3%,Dukes C期的患者占比16.2%,Dukes D的患者占比15.0%。结论1青年结直肠癌通过肠镜诊治获得最终病理的数量比非青年直结肠癌多。2青年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为乙状结肠和直肠。3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肿瘤分期较晚,更偏向于Dukes C/D期,即分期为Ⅲ或Ⅳ期,预后较差。4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恶性程度比非青年结直肠癌患者高。5在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中,获得最终病理方式和肿瘤病理类型是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