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祖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和国家经济繁荣昌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我国步入新型城镇化阶段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附着人口流动的学龄儿童也被携带入城。因此,农村出现了学龄儿童减少、农村学校规模不断缩小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演变为小规模学校,农村小学发展为小规模学校的现象更加突出。农村小规模学校数量减少、得不到重视,伴随着出现了教育资金缺乏、发展条件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等难题。但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是保证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关键所在,对于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种种发展困境,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研究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困境,本文以贵州省X市的农村小学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46所小学调查,了解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学校数量、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发展困境及其主要成因,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首先,农村小规模学校整体数量不足,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前几年政府部门开展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中撤并,引发了学生上学距离过远和学龄儿童辍学率升高等难题;其次,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经费不足,教育经费不足直接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有限、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再次,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小规模学校教师年龄偏大、教师学历偏低和教师职称低等几个方面;最后,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并且学校教育设施落后。针对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种种发展困境,本文以教育公平理论、教育均衡理论和新型城镇化理论为基础,从多学科角度出发来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真实原因,并进行了相关论述。最后,本文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价值、农村人口的流动趋向和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空间布局,然后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困境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