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制备掺杂钴铁氧体磁致伸缩材料的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良好循环性能和较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产品和新能源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用量的逐年增加导致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处理迫在眉睫。在固体废弃物锂离子电池中,存在着大量的金属资源,如果不加以利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电池中的重金属元素渗入地层还会污染环境。因此,本文以废旧锂离子电池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自蔓延法合成附加值更高的钴铁氧体磁致伸缩材料。该过程不仅为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钴铁氧体的磁致伸缩量的大小通过磁致伸缩应变系数λ和应变导数dλ/dH衡量,但是这两个参数值还不够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本论文通过复合和掺杂的方式来改善磁致伸缩性能以满足应用的需要。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自蔓延法合成MgO复合的CoFe2O4磁致伸缩纳米材料,并对复合样品的结构、形貌、磁性能和磁致伸缩性能进行分析;(2)在单一金属掺杂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价态两种金属对CoFe2O4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3)用三种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共同掺杂,探究共掺杂对制备样品的形貌、粒径、结晶度、磁性能和磁致伸缩性能等方面的影响。
  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上述粉末状样品的晶型和结构进行分析,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确定样品的形貌、聚集状态以及晶面间距,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样品中的官能团,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确定样品中所含金属元素的价态以及在四面体位和八面体位的分布情况,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磁致伸缩性能测试仪在室温下测定样品的磁性能和磁致伸缩性能。研究表明:
  1非磁性MgO复合的CoFe2O4材料是面心立方结构的晶体。所有样品的最小粒径为34.1nm。随着MgO浓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在576cm-1左右四面体处Fe3+-O2-的拉伸振动引起的特征吸收峰发生小的位移。CoFe2O4/MgO(x=0.02)纳米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和最大磁致伸缩应变导数分别为77.35emu·g-1和-2.16×10-9A-1·m。这些值比文献中报道的改变稀土离子掺杂铁氧体磁致伸缩性能得到的值要高50%左右。同时,实现最大应变导数所需的磁场强度为纯CoFe2O4的九分之一。
  2不同掺杂量的Zn2+和Zr4+共掺杂磁性的2Fe3+进入立方尖晶石结构,使得晶粒的尺寸先减小后增大,晶格发生畸变。晶粒从规则的六边形向无定型转变。尖晶石的钴铁氧体八面体位金属(Fe3+-O2-)的拉伸振动,随着Zn2+和Zr4+共掺杂的增加偏移。在x=0.05时,掺杂的样品取得最大的饱和磁化强度87.56emu·g-1,磁致伸缩系数-122.2ppm和应变导数-1.81×10-9A-1·m,最大饱和磁化强度相较于纯的有所增加,应变导数与以往稀土掺杂相比提高了20%左右,且取得最大应变导数时的磁场大幅度减小。
  3含有Co2+、Al3+、Zr4+掺杂Fe3+进入尖晶石结构中,样品的晶粒尺寸改变,晶格畸变,Co2+在B位上浓度先减小后增加,促使磁性和磁致伸缩性能发生变化。在x=0.02时,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磁致伸缩系数与纯钴铁氧体相比变化不大,但应变导数值的增加是本次研究中的亮点,最高值达到-2.15×10-9A-1·m,且需要的磁场强度最小,对于磁致伸缩传感器在低磁场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广泛用于治疗人类和动物细菌感染的环丙沙星(CIP)抗生素,因过量使用而导致的生态环境危害日益严重。水环境中残留的CIP含量不断增加,是地表水体中检出率较高的抗生素之一,是目前公认的新兴污染物。水中痕量CIP及其残留物具有生物毒性,并且可能衍生抗生素抗性细菌,最终导致药物效能减弱和人类健康风险明显增加。因此,从水体中去除CIP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CIP废水的实际处理过程中,
学位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系统具有节约能耗、占地和外加碳源等显著优势,但稳定运行系统构建的不确定性及脱氮机制的不明确性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和工程应用。考虑到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微生物系统多样性好、生物量多、运行稳定等优点,课题以SBBR为基础,研究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添加亚硝酸盐,在间歇曝气的SBBR中成功构建了处理效果稳定的强化SND脱氮系统。通过调整进水氮源组成并跟踪全周期污染物的变化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城镇化率快速增长,山地城市面源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城市中交通发达,道路众多,是城市地表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且由于车流量大,在降雨时,道路径流中裹携的污染物也较多,对城市面源污染贡献巨大。城市中道路的主要材质有水泥及沥青两种,新城区主要以沥青道路为主,老城区主要以水泥道路为主,但已有的相关研究对两种材质道路径流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的特征的分析仍比较浅显,对径流中各污染物迁移转化
学位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作为难降解有机药物,已频繁且相对高浓度的出现在各水生环境中,会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是微污染物指示剂的典型药物。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CBZ,而深度处理技术也由于工艺复杂、运行成本高等缺点导致无法大规模应用。本课题以MnO2降解CBZ为基础,研究Mn(Ⅲ)在δ-MnO2氧化CBZ中的作用,并讨论了化学结构对MnO2氧化CBZ的影响。主要研究
学位
好氧颗粒污泥(AGS)具有紧实的结构、优异的沉降性能,无需二沉池及添加絮凝剂降低出水浊度,因此可降低污水厂的占地面积及运行费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AGS启动时间较长,造粒机理不明等限制了其应用。胞外聚合物(EPS)对微生物聚集体的形成及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且不同形态的EPS对污泥聚集具有不同作用。而目前关于颗粒化过程中EPS中蛋白质(PN)、多糖(PS)含量及结构变化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颗
学位
大气中的甲烷对当前全球变暖贡献占20%,并以0.5%~1%的速度逐年增长。金属型甲烷厌氧氧化可以有效地消减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但复杂的物质传输和电子传递机制导致了甲烷厌氧氧化古菌生长周期长、代谢速率慢以及甲烷厌氧氧化速率低等缺点。电子梭可以循环往复地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提高胞外电子转移速率,强化污染物厌氧生物处理的效果,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电子梭促进甲烷厌氧氧化菌胞外电子传递通量,强化金属型甲烷厌氧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化石能源过度消耗产生的CO2排放激增,导致全球变暖等严峻的环境问题。除了减少CO2排放量之外,迫切需要从大气中捕获和利用CO2以有效解决温室效应。幸运的是,Li-CO2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设备,具有环境友好、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高等特点。不仅能够通过捕获CO2以及相应的Li和CO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来缓解温室效应,而且在未来火星探测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是,CO2还原反应产生的
学位
开发催化效率高、使用周期长、能在无牺牲剂存在下稳定实现光催化全水解制氢的光催化材料,是助力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完善氢能产业拼图的有效途径之一。TiO2优异的抗光腐蚀能力和易调控的纳米结构,使TiO2成为研究最多的典型光催化材料之一。但其较宽的禁带宽度(3.2 eV)、弱的可见光(<400nm)吸收范围、极易复合的光生载流子性能等缺点严重制约了TiO2的光催化效率和其应用范围。因此,为了增强TiO
学位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的利用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严峻问题的方法。目前,淡水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太阳能水蒸发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用于太阳能水蒸发技术的材料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优异的太阳光吸收能力;(2)良好的热管理作用,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热损失;(3)有利于水输运的亲水多孔结构。为了获得廉价高效的光吸收材料,本文以玉米秸秆为原
能源危机是全球性的资源危机。目前人类所广泛使用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其储量有限且均为不可再生能源,经过长期的开采与使用,已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求。此外,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全球变暖等。因此,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已成为人类必然要面对的一大挑战。氢能是自然界公认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常温下为气态,超低温高压下为液态,能适应储存、运输以及各种环境下的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