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性”的范畴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探寻的一个基本主题。它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现代民族国家理论。“国民性”一词是资产阶级启蒙主义者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从西方词汇中转译来的。早在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仁人志士严复、梁启超等人就开始对“国民性”这一范畴进行初步探寻。而国民性思想的集大成者莫过于鲁迅先生了。鲁迅笔下“国民性”的含义是指国民的劣根性。他是在国家危亡国民冷漠体验、晚清启蒙思想和国外文学思潮的共同影响之下形成了他对于国民性问题的思考。他的国民性思想经历了从进化论到阶级论的不同发展阶段。他对于国民性的批判是缘于中国人生存处境的现实写照。一方面,他对于“瞒和骗“丑恶灵魂的批判;对于麻木、愚昧的看客心理的批判;对于卑怯、势力、自我安慰等奴性人格的批判可谓鞭辟入里;另一方面,他又面向下层社会发掘闪亮的东西,即追求理想的人性。鲁迅的一生都孜孜不倦的致力于国民性研究,他对于国民性的探索和批判具有无人可比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形成了独特的自我体系。受鲁迅先生影响至深的湖南籍乡土写实作家彭家煌,作为新文学的第一代作家,深受鲁迅伟大而高尚的人格影响,并承继了鲁迅的沉郁风格。他沿着“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路线,在其创作中表现出鲜明而深刻的国民性批判精神。他把自己的创作聚焦于被苦难所缠绕的小人物身上,他站在中国封建宗法制社会的基础之上,在城市物质文明和乡村封建宗法制的剧烈撞击中,深刻地感知到了人生的苦难。并且在作品主题和艺术技巧方面也得力于鲁迅的熏陶。彭家煌的创作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以深刻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对国民性进行批判的同时,又体现出作家人道主义的人文关怀。彭家煌小说中的国民性批判精神首先是因为他自身的生活经历、个性气质的客观影响;其次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湖湘文化的熏陶;更得力于鲁迅国民性批判精神的承继。彭家煌的创作虽然受鲁迅先生的影响,承继了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但由于二人所处的地域不同,在对农村宗法制和乡村陋俗的批判中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又由于二人的个人经历和所受影响的不同,在对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心理层面进行批判中又表现出不同的侧重。彭家煌在国民性批判的深度上虽然不及鲁迅深刻,但在广度上又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视角。这也正是他作品的独特而永恒的艺术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