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符号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维工具,也是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内容是化学启蒙学习的核心知识,也是化学学习的分化点。因此,研究化学符号的学习规律意义重大。本研究以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初中化学符号学习具体分为五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编制测验,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查学优生、学困生的认知差异,初步揭示化学符号学习和教学的若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两类学生在识记金属元素的符号(名称)上差异较小,但在识记非金属元素的符号(名称)上学优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通过多种方法强化记忆,学优生能在短时期内迅速掌握全部元素的符号及名称,学困生无法一步到位,总体趋于稳步上升。二、两类学生在化学式学习中整体水平差异较大,学优生在化学式正误判断和书写上均有明显优势。两类学生书写金属单质的化学式优于惰性气体、非金属单质;掌握简单化合物化学式的程度优于复杂化合物。教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符号”转换,能促进学生大幅度进步。三、在微粒符号意义的描述、理解“化合物”化学式的涵义上,学优生显著优于学困生。对学困生从记忆到理解符号的转变进行教学干预后,学生微粒的符号表征能力整体进步明显,但在描述比较陌生的单质的符号意义、理解多重意义的符号时仍存在障碍。四、在复杂的化学式定量计算上,学优生的成绩明显优于学困生。学困生对“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准确理解存在障碍。在认知结构中尚未建立清晰的概念相互转化的系统,新学的“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受到某些“前概念”的影响。理解概念和思维转换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化学式定量计算的水平。五、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能力整体偏低,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较高要求上,学优生与学困生出现严重分化。经过讲解涵义和规则训练,发现和纠正“易错点”,能整体提高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的能力,学困生的变化更为突出。但干预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定量计算”缺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