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经过规范化治疗后的治疗反应、复发率和相关因素;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细胞中调控骨架蛋白活性的Rac1信号通路活性,旨在阐明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的长期预后,并初步探索本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8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并接受规范化治疗(符合2010年世界胃肠病组织治疗指南)、接受长期随访(≥5年)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7例,分析其临床和内镜特点、治疗反应、复发率和复发相关因素。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炎症期患者肠粘膜炎症处(n=14)和健康对照者(n=9)肠粘膜的肠镜下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验Rac1的上游调控分子Vavl和下游靶分子Pak1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临床特点:首诊时临床症状以黏液脓血便最多见,其次为腹泻、腹痛。内镜特点以急性炎症表现为主,未见息肉、结肠袋消失等慢性炎症表现。病理特点为急性炎症表现,黏膜糜烂最为多见。2.治疗反应和复发因素:37例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首次规范化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为27%,部分缓解率为73%,有效率为100%。1年复发率为35.14%,5年复发率为83.78%。首诊病情为中、重度者5年复发率为88.24%及100%,高于轻度者77.78%(P<0.05)。首诊时全结肠炎的患者复发率为100%,较病变局限的患者更易复发(P<0.05)。饮食不当是疾病复发的主要诱因(41.94%),其次为情绪因素。3.Vavl和Pakl的磷酸化水平:磷酸化的Vav1(Phospho-Vav1)及磷酸化的Pak1(Phospho-Pak1)均表达于粘膜层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胞浆中,呈棕褐色,均质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炎症组织中Phospho-Vav1阳性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68.21±16.13)%,与对照组(74.44±8.8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炎症淋巴细胞中phospho-Vav1的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hospho-Vav1阳性细胞的绝对数(1067.86±118.66)/5个高倍视野显著高于对照组(523.33±77.46)/5个高倍视野(P<0.05)。同样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炎症组织中Phospho-Pak1阳性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81.43±12.31)%与对照组(75.56±20.07)%无统计学差异(P>0.05),炎症淋巴细胞中phospho-Pak1的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hospho-Pak1阳性细胞的绝对数(874.29±94.01)个/5个高倍视野显著高于对照组(410.00±67.27)个/5个高倍视野(P<0.05)。结论:1.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经规范化治疗后,首次治疗有效率高,但其中大部分患者为部分缓解。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与疾病复发相关,饮食不当和心理因素是复发的危险因素。2.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炎症组织中的淋巴细胞Racl信号蛋白的上游调控子磷酸化Vavl和下游靶分子磷酸化Pakl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者无显著性差异,但炎症组织中淋巴细胞总数显著增加,因此炎症肠粘膜中表达磷酸化Vavl和磷酸化Pakl的淋巴细胞总量增加,提示淋巴细胞的Rac1信号通路活性可能是非特异性的抑制炎症的药物靶点,但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异致病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