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其毕业生的素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增长,社会对于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了解研究生教育相关方的认知,分析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和结构,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对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内涵、结构及社会认知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就业能力的内涵和指标,建立了研究生就业能力的结构模型;其次,通过封闭式问卷调查,获取了用人单位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对于研究生就业能力指标的评价数据;第三,应用克朗巴哈(Cronbach)α系数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别验证了研究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的信度和效度;第四,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从不同视角分析了不同人群(用人单位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对于研究生就业能力的认知差异;最后,提出了就业能力导向的研究生教育改进政策及措施建议。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有: (1)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了就业能力的内涵。将研究生就业能力界定为毕业研究生识别工作机会、获得工作岗位以及对工作环境变化的适应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研究生就业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实际上是一系列与工作相关的综合能力要素集。是由先赋性因素、后赋性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形成的,是社会环境、职业认同、个体适应、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 (2)综合Fugate和McQuaid等人提出的理论框架,根据我国研究生教育现状建构了研究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包括技能、一般能力、态度、求职知识和背景条件五大类要素。五大类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由此形成研究生的就业能力。 (3)基于开放式问卷调查、专家访谈获得的就业能力指标,建构了研究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该模型包括技能、一般能力、态度、求职知识和背景条件五大要素58项指标。用人单位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生三类不同人群的评分均值和频数分布显示,三类不同人群基本认同本研究所建构的研究生就业能力结构指标。应用克朗巴哈α系数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信度和效度也表明,所建构的模型是可以接受的。 (4)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分析了用人单位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生等不同人群之间及不同人群内部关于研究生就业能力认知的差异,并进行了归因分析。表明三类人群关于研究生就业能力的认知具有结构一致性、评价差异性、判断选择性和环境依赖性四项基本特征。产生认知差异的原因可归纳为认知主体的逻辑定势、社会认知的有限理性和主体目标的多元分化三个方面。 (5)基于“需求导向、协同创新”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多维协同互动的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政策及措施建议,即:政府应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为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环境;高等学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有利于研究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培养机制改革;用人单位应加强与高等学校之间的联系,强化人才培养责任意识;研究生应增强就业能力提升意识,科学制定职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