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复发(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RLDH)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再次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6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RLDH)患者,根据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既往手术史、再次手术方式等特征进行汇总分类。本组病例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0.5岁; 2例保守治疗,24例再次手术,这次病程20天-4年,术后随访时间6月-3.3年,平均2.0年;既往手术方式包括:全椎板减压术2例,半椎板切除术3例,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16例,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5例;14例有高血压病史,12例有吸烟史,均无合并其它脊柱疾病。应用腰背痛、腿痛VAS评分和腰椎JOA功能评分(29分法)进行再次手术前和末次随访病情评价;使用Epstein法,进行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计算术后优良率。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及VAS评分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既往手术方式、术前神经损害情况、再次手术方式、再次手术节段数量等变量对手术优良率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例保守治疗患者症状反复,生活质量一般。24例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为24.2±4.7,与术前JOA评分14.2±4.8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末次随访腰背痛VAS评分1.1±0.9,腿痛VAS评分0.8±1.0,分别与术前腰痛VAS评分6.8±2.0,腿痛VAS评分7.6±1.7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24例手术患者,末次随访时,主观效果评价为优良19例,改善、差5例(微创3例),总体优良率为79.2%。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再次手术方式(开放、微创)、术前神经损害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复发采用再次手术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再次手术前神经损害情况较严重、再次手术方式选择不佳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手术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