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脂体系中微量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吸附剂的组成与结构以及脱色操作的环境等条件都会影响脱色的过程和所得产品的品质。本论文在研究脱色过程中多种微量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脱色吸附热力学,并对脱色吸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1)待脱色油中的微量成分(叶绿素、胡萝卜素、磷脂、游离脂肪酸、初级氧化产物和次级氧化产物)在脱色过程中与吸附剂发生的吸附作用和催化作用之间存在着某种平衡关系,不同成分在吸附剂上吸附和催化特性的研究成为吸附机理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脱色时间30min、吸附剂添加量为油重1%、脱色温度110℃的条件下,吸附剂对以色素为主体的微量成分的吸附效果最佳。此条件还能保证脱色油中氧化和分解的程度维持在较低水平。(2)油脂脱色体系中对色素类物质的吸附属于固-液稀溶液体系的吸附过程。本研究结果表明,色素类物质在实验用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均属“L”型,这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表明甘三酯在吸附剂表面上没有强烈的竞争吸附能力,吸附剂与色素类物质的极性更相近。本研究部分实验还将不同吸附剂低浓度范围内的吸附等温线用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发现脱色过程中凹凸棒石对色素类物质的吸附是凹凸棒石的化学性质、表面积以及孔隙分布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当凹凸棒石中的这些性质处在一个最理想的状态,吸附量才最高,吸附速率也最快。由该吸附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变化探讨了吸附作用进行的趋势、程度和驱动力。结果表明,色素类物质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焓变在-0.0434~-0.0036 kJ/mol范围内,吸附Gibbs自由能变在-10.23~-11.77 kJ/mol之间,熵变在-33.34~-27.78 J/mol .K范围内。说明凹凸棒石对大豆油中色素类物质的吸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和吸附剂添加量的增多有利于吸附作用的进行。凹凸棒石对油中色素类物质在该353K-383K温度范围内的吸附主要是熵趋动的过程。(3)胡萝卜素、叶绿素、磷脂和亚油酸的吸附均分为两个阶段,即一个快速吸附阶段之后接着一个慢速吸附阶段。经验证,可用Bangharm方程来模拟脱色过程中叶绿素、磷脂的吸附动力学曲线。胡萝卜素的吸附无法用Bangharm方程来模拟,吸附开始时有一个明显的诱导期。体系中FFA的吸附呈无规则状态,没有能与之拟合的动力学曲线。在油脂脱色体系中,磷脂的存在延缓了其它微量成分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在液相与固相的吸附达到平衡后,这些吸附质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取代、竞争吸附的作用。凹凸棒石对油中这些微量成分的吸附不是内表面吸附,而是外表面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