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脱色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脂体系中微量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吸附剂的组成与结构以及脱色操作的环境等条件都会影响脱色的过程和所得产品的品质。本论文在研究脱色过程中多种微量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脱色吸附热力学,并对脱色吸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1)待脱色油中的微量成分(叶绿素、胡萝卜素、磷脂、游离脂肪酸、初级氧化产物和次级氧化产物)在脱色过程中与吸附剂发生的吸附作用和催化作用之间存在着某种平衡关系,不同成分在吸附剂上吸附和催化特性的研究成为吸附机理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脱色时间30min、吸附剂添加量为油重1%、脱色温度110℃的条件下,吸附剂对以色素为主体的微量成分的吸附效果最佳。此条件还能保证脱色油中氧化和分解的程度维持在较低水平。(2)油脂脱色体系中对色素类物质的吸附属于固-液稀溶液体系的吸附过程。本研究结果表明,色素类物质在实验用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均属“L”型,这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表明甘三酯在吸附剂表面上没有强烈的竞争吸附能力,吸附剂与色素类物质的极性更相近。本研究部分实验还将不同吸附剂低浓度范围内的吸附等温线用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发现脱色过程中凹凸棒石对色素类物质的吸附是凹凸棒石的化学性质、表面积以及孔隙分布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当凹凸棒石中的这些性质处在一个最理想的状态,吸附量才最高,吸附速率也最快。由该吸附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变化探讨了吸附作用进行的趋势、程度和驱动力。结果表明,色素类物质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焓变在-0.0434~-0.0036 kJ/mol范围内,吸附Gibbs自由能变在-10.23~-11.77 kJ/mol之间,熵变在-33.34~-27.78 J/mol .K范围内。说明凹凸棒石对大豆油中色素类物质的吸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和吸附剂添加量的增多有利于吸附作用的进行。凹凸棒石对油中色素类物质在该353K-383K温度范围内的吸附主要是熵趋动的过程。(3)胡萝卜素、叶绿素、磷脂和亚油酸的吸附均分为两个阶段,即一个快速吸附阶段之后接着一个慢速吸附阶段。经验证,可用Bangharm方程来模拟脱色过程中叶绿素、磷脂的吸附动力学曲线。胡萝卜素的吸附无法用Bangharm方程来模拟,吸附开始时有一个明显的诱导期。体系中FFA的吸附呈无规则状态,没有能与之拟合的动力学曲线。在油脂脱色体系中,磷脂的存在延缓了其它微量成分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在液相与固相的吸附达到平衡后,这些吸附质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取代、竞争吸附的作用。凹凸棒石对油中这些微量成分的吸附不是内表面吸附,而是外表面吸附。
其他文献
从应用的角度总结了传感器非线性的硬件校正方法 ,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局限和应用技巧。讨论结合实例 ,实用性强 ,对传感器非线性的硬件校正技术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正> “中国畜牧兽医”(63年5期)刊登了“对‘四方形与公式简易配料’一文中若干绘图样式的商榷”的来信,郭春台同志将几种日粮配合方法作了对比,对“四方形与公式简易配料法
翻译文学是文化多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建国初的十七年,我国的外国文学翻译被逐渐纳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之中,翻译规模宏大,数量空前。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我国对俄苏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两者融合所产生的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正在逐渐形成、发展。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采用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它的目标是为移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与国内物流市场联接与扩展的速度明显加快,物流行业投资价值凸现,客户物流外包的需求也从仓储、运输提高到增值服务乃至
建立了一类免疫传染病传播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模型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及渐近稳定性条件,并求出了疫苗接种的有效率和疫苗接种率的阈值.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
中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平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日益扩大,而水资源管理的滞后使得大部
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以质量为核心的非价格竞争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工程质量的优劣,将直接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有关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已逐步建立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展览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并在短短20年中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展览业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等多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