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学者Dan Sperber和英国学者Deidre Wilson首次于1986年出版的《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关联理论,并在语言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它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讨论了人类交际的内在机制,其核心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概念:关联性、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关联性可以看作是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之间的博弈。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行为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并包括明示和推理两个步骤。Wilson的学生Ernst-August Gutt率先将关联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中,认为翻译即为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一个与人类大脑机制联系密切的推理过程,且关联性是推理的依据。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对理雅各、辜鸿铭和刘殿爵的三个《论语》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读,作者发现好的翻译,不仅要做到语言和文化的关联,而且也要达到思维方式上的关联。本文也正是从这三个大的方面对三部作品进行的对比分析。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次研究的背景、意义、所选语料以及文章的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论语》英译本的研究情况。第三章是理论部分,对关联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其翻译观进行了概述。第四章是本文的最重要部分,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主要从语言、文化和中英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对所选《论语》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第五章为结论,总结了此次研究的主要发现和不足之处,同时对以后相关研究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以期对以后《论语》的相关英译本研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