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实验技术的快速发展,石墨烯及类石墨烯等新型二维纳米材料成为了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重点研究对象,其中,硅烯是过去五年中炙手可热的类石墨烯材料之一。硅烯是一种具有六角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二维半导体材料,其与石墨烯具有类似的电子能带结构,即狄拉克锥;并且因其特殊的低翘起结构使该类材料具有较特殊的电子自旋性质,即在狄拉克点附近会出现约为1.55meV能隙,此能隙的出现意味着单层硅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实验技术的快速发展,石墨烯及类石墨烯等新型二维纳米材料成为了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重点研究对象,其中,硅烯是过去五年中炙手可热的类石墨烯材料之一。硅烯是一种具有六角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二维半导体材料,其与石墨烯具有类似的电子能带结构,即狄拉克锥;并且因其特殊的低翘起结构使该类材料具有较特殊的电子自旋性质,即在狄拉克点附近会出现约为1.55meV能隙,此能隙的出现意味着单层硅烯有可能实现许多新奇的物理效应,如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电调制能带带隙等,这也使得硅烯成为目前硅原子纳米技术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材料之一。本人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通过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单层硅烯与银衬底界面附近的散射问题,其中着重探讨了硅烯与银衬底界面的结构和硅烯表面电荷密度对电子迁移率的影响。另外,缺陷结构是目前实验条件下制备二维硅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况,在这一因素的基础之上,我们模拟计算了硅烯与银衬底界面附近的载流子迁移率,模拟中随不同的因素的变化,载流子迁移率变化范围在102到105cm2/V·s附近的结果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和实验观测数据相吻合,同时,计算结果还证明了界面附近的电子迁移率与硅烯表面的空位缺陷密度之间呈衰减关系,更进一步的计算结果发现银衬底上硅烯层的结构对载流子迁移率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中的方法对预测其他二维蜂窝状类石墨烯材料的迁移率的相关工作提供了一条非常有价值的科研思路。
其他文献
Ti Ni合金由于具有优良的形状记忆特性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获得了广泛应用。等径角挤压工艺是改善Ti Ni合金功能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富Ni的Ti Ni合金而言,等径角挤压可诱发其内部Ti3Ni4相回溶。关于Ti3Ni4相回溶对合金微观组织演化、超弹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的研究仍不完善。本文选择典型的Ti49.2Ni50.8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不同时效处理获得不同尺寸的Ti3Ni4相,然后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由血吸虫寄生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血吸虫病仍是我国以及其他热带亚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流行地区居民的身
高岭土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广泛应用于陶瓷、造纸、涂料、橡胶等领域。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高岭土资源,但是对高岭土的开发利用和国外相比却有较大差距,立足于高岭土的深加
形状分析在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提取一种全局的几何特征来量化形状是形状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凸度、凹度、线性度、矩形度和椭圆度都是常见的全局几何特征。其中,凸度在形状分解、分类和检索中应用广泛。本文先对现有的凸度衡量方法进行研究,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连通性的凸度衡量方法。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探讨了已有的二维形状和三维模型的凸度衡量方法,并分析各种凸度衡量方法的优缺点。二维凸度衡量
目前,利用掺杂合金元素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Ti Ni形状记忆合金马氏体相变温度、相变滞后等性能。其中,Cu、Pd的掺杂既可以改变合金的相变温度,还可以有效降低相变滞后,从而提高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使形状记忆合金的实际应用范围拓宽。因此,本文主要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Ti50Ni50-xPdx(x=0,3.125,6.25,9.375,12.5)合金、Ti50Ni50-xCux(x=0
不确定性几乎存在现实世界的任何地方,一般包括模糊性、随机性、不完全性和不一致性等特征。粗糙集不确定性度量的研究是近年来非常火热的课题,此外,基于粗糙集理论,信息系统
城市是人类、社会、产业、经济最为聚集的地方。城市发展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污染、传染病流行等。因此,我们应设法提高城市对灾害的处理能力,维持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韧性城市”建设,目的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增强城市风险防控的能力,从而提升城市的防灾韧性,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韧性城市理念下
2μm脉冲激光由于在材料加工、远程遥感、自由空间光通讯、中红外超连续产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而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掺铥光纤激光器是产生2μm脉冲激光的理想选择
海洋沉积物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其细胞计数总量达到2.9×1029,这个数目与估算得到的海洋微生物总量相当。但是由于此类微生物缺少实验室可培养菌株,其代谢方式和生态功
作为一种新型的点火助燃技术,等离子体助燃在快速加热气体、减少点火延迟时间、改善火焰稳定性,拓宽燃烧极限,增加火焰传播速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为了解等离子体效应与燃烧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人员在开发先进的实验平台、先进的诊断方法、定量实验数据库和动力学模型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但由于等离子体放电时间(以ns为单位)比典型的燃烧时间(以ms为单位)要短得多,因此等离子体强化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