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和分析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初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0年1月于我院诊断为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并行介入治疗的33例患者(37条患肢)。下肢动脉缺血按照Fontaine分级方法进行分级。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在DSA下行下肢动脉造影。所有病例均行球囊扩张术,对于腘以上动脉有严重狭窄或闭塞、球囊扩张后回缩明显或有夹层形成等情况者植入支架。术后给予抗凝、抗感染、水化等治疗措施。观察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踝肱压指数测定及并发症情况。对33例患者在术后进行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患者临床症状、体格检查、ABI测定等。对于死亡病例询问死亡原因及死亡时间。截止2010年3月,共获得随访资料31例。统计学处理用SPSS 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介入治疗37条患肢中33条取得成功,手术技术成功率为89.2%。术后33例患者中有31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3.9%。其中显著改善者18例(54.5%),轻度改善者13例(39.4%)。手术未成功的4例中,2例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临床症状轻度改善。术后1周踝肱压指数(ABI)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前0.63±0.20,术后0.93±0.25,P<0.01)。术中有5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予以硝酸甘油等降压措施后血压均降至150/85mmHg以下;发生1例导丝穿出动脉外(腓动脉下段),造影剂少量外漏,回撤导丝后观察5分钟,再行造影示造影剂渗漏消失;共发生2例动脉夹层形成,均予以支架植入,术后远端动脉搏动良好。所有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共3例,发生率为8.1%。其中1例为假性动脉瘤形成,系因患者未遵医嘱过早下床引起,观察3个月后自行愈合,未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第二天出现急性心衰、呼衰,经抢救后病情得到初步控制,后转入ICU,经治疗后心肺功能基本稳定。1例行介入治疗后转入骨科,术后第7天出现呼吸衰竭,家属放弃抢救,于术后20天死亡。无其他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率为3%。随访2~32个月,平均16.68±8.01个月,截肢1例,截肢率3.2%,死亡3例,死亡率9.7%。1例为围手术期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为术后2月心衰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1例为术后半年急性心梗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7例患者术前足部溃疡全部愈合,均无新溃疡形成。结论: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肢供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减少截肢率及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