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国当前公共领域改革的十分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
我国事业单位大都是知识密集型单位,拥有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的优势,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追求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功能,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之一,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发展,事业单位却在整体上处于制度管理、改革滞后的境地,事业单位弊端日益显现,机构庞大,效益低下,越来越不适应、甚至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20世纪90年代后,事业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改革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研究公共事业单位如何改革,打破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业单位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个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满足公共服务需要、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现代公共事业的单位体系就成为各项改革中的难点、重点。本文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讲话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对我国传统事业单位体制形成及事业单位基本特点、弊端等的分析入手,结合事业单位历史沿革及存在问题,以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及第三部门发展为基础,进而通过理论上深层次的剖析,对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如何建立公共事业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论文由五章正文与前言组成,具体来说:
前言部分:本文是全文的引子,主要介绍以下主要内容。第一,公共事业单位改革问题提出的背景。强调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我国事业单位进行了改革探索,但进展缓慢的背景下,研究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意义。第二,国内外事业单位研究文献综述。阐述国外对于第三部门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和系统,而我国关于事业单位的理论研究则比较薄弱,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第三,明确论文研究方法,同时对论文结构安排进行简单的描述,总结整篇论文的结构体系。
第一章:事业单位概述。
首先,介绍关于传统事业单位体制的基本概念、类型、特征、功能及弊端。
其次,分析事业单位体制不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指出改革的必要性。
第二章:事业单位改革及现状分析。
论文通过回顾事业单位的历史沿革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改革实践和目前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揭示了目前事业单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
第三章:事业单位改革的理论依据。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必须有明确的理论依据。论文分析了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的定义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关于私人物品提供、纯公共物品提供、准公共物品提供的有关理论。
第四章:现代公共事业:第三种制度安排。国际社会第三部门的建立与发展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宝贵的经验。论文介绍了西方第三部门的概念,并以美国、波兰及香港为代表,分别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状态及其特点加以评述。通过比较国外第三部门与我国现代公共事业的异同,指出我国现代公共事业不能照搬西方第三部门的管理模式,而应当在吸收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来进行制度创新。
第五章:现代公共事业实现途径探析。构建现代公共事业制度是一项极其艰难复杂的工程。论文首先提出现代公共事业单位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然后,分别对深化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法人制度改革、养老制度改革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一探讨,最后,对构建促进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作了详细论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