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模绳牵引支撑机构测控系统的研发

来源 :集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i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绳牵引柔性并联机构以其精度高、承载力大、干扰小、重量轻以及惯性小等优点,在医疗康复、重物装卸、航空风洞试验等方面得到了实际应用,但所查国内外资料中尚未发现绳牵引并联机构应用于船模拖曳水池试验。本文对绳牵引并联机构在拖曳水池试验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研究。  本文以交通运输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用于游艇性能试验的柔性并联支撑机构系统及控制研究”为背景,以自主研发的船模绳牵引柔性支撑机构为研究对象,开发并实现船模绳牵引柔性支撑机构六自由度运动的测控系统,针对支撑机构运动学位置控制策略展开研究。  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包括:  1)根据船模绳牵引柔性支撑机构的功能和应用环境要求,研究支撑机构及其测控系统硬件平台结构。首先分析该柔性支撑机构的结构与绳索的相关性,及绳索与被控模型连接点要求,确定8绳牵引的6自由度支撑机构。采用矢量分析法和数值分析法建立基于笛卡尔坐标系的机构运动学模型,得到模型位姿和8根牵引绳绳长的映射关系。根据拖曳水池试验船模姿态控制要求,设计多输入/多输出的同步控制硬件平台。  2)通过试验法验证了单独采用Clipper进行闭环控制无法满足姿态角控制要求,确定基于绳长和被控模型姿态角控制的串级控制方案。主回路计算量大,采用PID控制算法和单神经元PID控制算法进行尝试,主副回路采用不同的采样周期。  3)系统用LabVIEW作为软件开发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完成软件开发。系统软件包括运动控制模块、数据采集和储存模块、参数设置模块及硬件测试模块,实现被控模型6自由度运动控制、数据实时采集、显示和储存等功能。  4)分别采用PID控制器和单神经元PID控制器作为主回路控制器进行姿态角控制试验,实现被控模型2%和1%的姿态角控制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测控系统软硬件设计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由于试验条件及时间限制,仅采用位置控制方式研究支撑机构的运动学控制,对后续力/位混合控制策略研究及开展船模阻力试验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从传统的课堂任课教学逐渐走向开放式教学,即将课堂搬到课外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综合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印象,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快乐的
本文在研究了各种气缸套表面强化技术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气缸套表面处理方法—微坑造型与微颗粒填充复合表面处理技术。并通过试验检测了其减摩抗磨效果。本文的主
船舶机舱监控报警系统作为机舱自动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功能是对机舱中各种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船舶的安全运行。机舱是船舶的心脏,集中了船舶
功能测试(Functional test,FCT)是对被测电路板提供模拟的运行环境(激励和负载),使其工作于各种设计状态,从而获取到各个状态的参数来验证被测电路板功能好坏的测试方法。一
本文密切结合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需要,以虚拟制造中的球头刀铣削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金属切削理论、数值分析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对球头铣刀铣削力建模仿真、加工表面创成机理
三维片上网络(three-Dimensional Network-on-Chip,3D NoC)作为一种集成电路新技术,具有数据传输速度快、功耗低和可扩展性好等优点。但其体系结构和工艺等变得更加复杂,测试也变
地层电阻率是评价储层必不可少的要素。常规电法电阻率测量是在裸眼井中进行,但当油井下过套管后,金属套管的电阻率与地层电阻率相比是极其微小,因此常规电法电阻率测井仪器无法
圆柱体涡激振动一直来都是研究中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近些年来双圆柱体的涡激振动越来越成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与单圆柱涡激振动相比,双圆柱体涡激振动特性往往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性
本文结合一种平面3-RRR并联微动工作台的研制,对其运动学、机构优化和精度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微动台采用免装配、无间隙和无摩擦的柔性铰链代替实际的转动副并且依靠压电陶瓷驱动器驱动,实现了工作台x向和y向的微米级位移以及在x—y平面内的微小转动。论文提出了并联微动台伪刚体模型位姿反解、正解的方法,并进一步推导了微动条件下的线性运动学模型:常量雅各比矩阵法和铰链位移法,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得到了近似模
随着自然资源的匮乏,全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高效传热系统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制冷等各类工业领域。在传热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