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临床中的常见疾患,具备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残疾率以及复发率,为卒中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的负担。从西医角度,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从溶栓等再灌注以及神经保护治疗两个基点考虑;目前,只有溶栓治疗具有较稳定可靠的疗效,而尚无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显示对缺血性卒中具有改善结局的作用。但因为医疗条件、时间窗、禁忌症等原因的限制,目前溶栓治疗的实施率很低,绝大多数的患者仍是以保守治疗为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学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病机的认识经历了“内虚邪中”的外风论,逐渐转变为诸如心火、肝风、阴虚等原因导致的内风论且后世医家对其不断完善补充;现今有医家结合传统观点从不同角度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病机,如目前影响力较大的王永炎院士的“毒损脑络”学说等,并以此理念指导下予以的中医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导师张久亮以中医经典为基础,从脏神损伤的角度出发,提出“故邪致病”、“脏神损伤”的观点,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病机为:正气虚损、劳倦内伤、饮食不节等→痰瘀故邪藏于五脏经隧(血脉)中→扰乱脏腑气血、耗损脏腑气血、损伤脏神;肝神损伤致肢体不遂,肝血、阴伤或心包使道闭塞而火郁则致“风、火”证候。并以此理念为指导的中医治疗在临床疗效中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改善趋势。本文分为文献综述及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分别从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两方面综述目前的研究情况;临床研究部分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观察其疗效。目的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张久亮导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观察从脏神损伤角度出发,在“故邪致病”、“脏神损伤”的学术观点指导下予以的辨证施治的疗效,以期为中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不同的思路。方法本论文临床研究部分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采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4-10月31日期间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以及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小于72小时入院,且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症的病例各45例,神经内科病例患者予以常规保守治疗,为对照组;中西医结合心内科病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导师张久亮指导下中药汤剂治疗,为治疗组。统计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危险因素、主要合并疾病、梗塞部位、病情程度、常规治疗等临床情况上的差异,并参考《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别评估入院时21天或出院时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统计处理两组出院时或第21天相对于入院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分数,并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基本痊愈、明显进步、进步及无效,评价其疗效,统计对比两组有效率,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合并危险因素、主要合并疾病、梗塞部位、病情程度临床情况上无统计学上差异,常规治疗中的除神经保护治疗外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分数的P值=0.008(<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两组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组在发病后第21天或出院时疗效为基本痊愈1例,明显进步8例,进步16例,总有效率55.56%;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损伤疗效评定为基本痊愈1例,明显进步4例,进步9例,总有效率31.11%;两组疗效分级的P值=0.026(<0.05),两组有效率的P值=0.019(<0.05),在统计学上具有统计意义上差别。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分数、疗效分级以及有效率在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合两组有效率,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根据“故邪致病”,“脏神损伤”的观点予以中药汤剂辨证论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损伤具有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