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研究是对比验证电项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并证实电项针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的优越性。方法:本方案将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电项针治疗方法,治疗组时间必须选择在上午。取穴:风池、供血、翳明。快速进针,进针时用提插捻转手法,深度约20mm,至得气后。用长城牌电针仪,选择疏波,用1赫兹,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1次/日。6次后休息一日,5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甜梦胶囊,3粒/次,2次/日,早晚分服。连服六天,休息一天,5周为一个疗程。一疗程后两组进行治疗效果对比。治疗效果标准采用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失眠症的疗效标准作为临床疗效指标,并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表(HAMD)》评价两组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匹茨堡评分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长度、睡眠状态优劣、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情况中,统计学相关差异显著,(P<0.05)。3、、治疗后两组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总评分评分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临床疗效来评定治疗结果,两组内治疗后总分与治疗前总评分比较,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总评分差值得出(p>0.05),无显著意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治疗后有效率在组间比较,治疗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项针疗法和甜梦胶囊治疗失眠症均有临床疗效。2、电项针组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对照组。3、电项针组在临床治疗疗效和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等方面评价优于对照组。4、电项针组能有效的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焦虑程度,对照组也能有效的改善失眠症受试患者的焦虑程度,但电项针组在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焦虑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