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输入理论是外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自英国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提出他的著名的Input Hypothesis以来,外语界名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语言输入有关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比较著名的理论是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他认为当语言输入符合最佳输入的条件时,即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有趣的或和学习者个人相关联的,不是按照语法规则编排的,并且有足够的量,语言习得就能发展迅速。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英语环境的英语学习大国,要输入多少才算足够呢?特别是农村教学资源有限,怎样才能利用这匮乏的资源激起学生的兴趣呢?虽然国内对于语言输入理论也作了一些探讨与实践,但这些理论只是针对大学英语课堂的研究,或只是研究“输入理论”与教师的作用或输入的机会和条件,而对于初中特别是农村中学英语课堂的研究比较少。二语习得相关的实验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学介入可以加速语言习得并且可以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Ellis,1994)。与此同时,外语教学界开始关注到了外语学习对于学习者个人情感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人文素养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在农村英语教学这个大环境中联系实际教学对“输入假说”进行探讨。自英语新课标改革以来,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包括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语言能力、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5个方面的要求,是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育全面、科学的表述。在吸取理论精华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从语言输入的角度着手,探讨在农村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入的质、量以及情感过滤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增进课堂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要的是为刚进学校的年轻老师提供一点经验。在探讨过程中,笔者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课堂听课比较的方法,在黄陂区蔡店中学07级七年级所有学生和英语教师进行研究调查。首先是通过观察、听课,以及结合观察者的访谈,对不同教师在不同课堂的输入进行比较,重点比较不同教师对同一内容的不同输入;其次对七年级所有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输入的意见和态度。从教师课堂的组织,对学生和考试、教学的态度,评价制度以及学生在调查里的反馈可以看出: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所采用的办法不同,不同教师在同一内容的输入上方法也不同;良好的、民主的、平等的、人性化的、和谐的课堂环境对其学习过程产生了积极影响。调查的阶段性成果给笔者三点启示:第一,教师应当结合当地的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输入;第二,真实语言材料的供给以及民主、人性化的课堂氛围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语言学习的发展。第三,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