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全球大学生群体中,睡眠障碍的问题较为普遍。本研究旨在调查吉林省在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探究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家庭与社会支持方面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大学生睡眠质量干预提供依据,指导大学生积极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方法: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包括四个部分: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和社会支持,日常生活习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PSQI评分>5为睡眠障碍。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民族、年级等大学生之间PSQI总分和七种PSQI组分差异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组大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的差异采用X~2检验。睡眠质量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P<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6284份。6284名大学生PSQI总分为4.51±2.52,40.4%的大学生平均每日的睡眠时间低于7小时,睡眠障碍共检出1,951人,检出率为31.0%。2.女性在PSQI总分(p=0.041)和睡眠障碍(p<0.001)方面的得分高于男性。男性在睡眠时间(p=0.012)和催眠药物(p=0.012)方面的得分高于女性。汉族大学生在睡眠时间方面的得分高于少数民族(p=0.018)。汉族大学生在催眠药物使用方面的得分低于少数民族(p=0.017)。高年级组大学生在入睡时间方面的得分高于低年级组(p<0.001),在睡眠时间(p<0.001)、睡眠障碍(p=0.002)、日间功能障碍(p<0.001)和PSQI总分(p=0.005)方面的得分低于低年级组。家庭人均月收入高的大学生在主观睡眠质量方面的得分低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组(p<0.001)。不同月生活费的大学生在主观睡眠质量(p=0.037)、入睡时间(p=0.041)、催眠药物(p<0.001)和日间功能障碍(p<0.001)方面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关系不融洽(OR=2.235,95%CI:1.466~3.408)、与父母沟通频率很少(OR=2.220,95%CI:1.323~3.725)、饮酒(OR=1.658,95%CI:1.447~1.901)、学习压力极大(OR=4.934,95%CI:3.747~6.496)、过去30天未请假不上课≥5天(OR=2.045,95%CI:1.425~2.933)、过去12个月偶尔自我伤害(OR=1.496,95%CI:1.083~2.066)、有自杀意念(OR=1.523,95%CI:1.190~1.950)会增加睡眠障碍发生的风险。大三(OR=0.687,95%CI:0.558~0.844)、大四(OR=0.654,95%CI:0.502~0.853)、过去7天里3~4天运动超过30分钟(OR=0.702,95%CI:0.585~0.842)是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1.吉林省大学生睡眠障碍的检出率为31.0%。2.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有低年级,家庭关系不和谐,与父母沟通频率少,饮酒,学习压力大,未请假不上课天数多,有过自我伤害,自杀意念。3.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