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比较文学研究的总体视野内,以马克思主义悲剧观和相应的悲剧研究模式为参照,对近松世话物悲剧的主题、内容、形式、精神价值等进行了全面考察、开掘,纵横比较、论说,得出了一系列学术结论。通过系统的研究,笔者对“元禄文学”的性质,对近世日本文化思想、民族精神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并就“何谓悲剧”、“何谓悲剧精神”等基本理论问题形成了个人化的认识。根据研究任务和目标的需要,本论文由绪论和八章组成。
绪论部分包括选题依据、任务与目标、研究理论和方法以及论文总体设计等项内容,并重点梳理了有关近松戏剧的先行研究,阐述了本项研究选用的悲剧理论模式。
第一章,介绍近松门左卫门生平创作的总体情况,他的创作所依托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的总体氛围;木偶净瑠璃(文乐)作为近世日本的代表性艺术形式的产生、发展情况及基本特征,近松的创作对于净瑠璃史的意义;近松作品的分类及世话物在全部创作中的地位,进而确立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近松的世话物悲剧。
第二章,从讨论世话物悲剧的题材来源入手,逐层逐项展示世话物悲剧的丰富内涵,从写实化地表现町人的日常生活,到浪漫地表现町人的性爱情死及处于萌动期的主体精神,从而显示世话物悲剧巨大的意义含量;再通过分析近松创作在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意义,证实世话物悲剧的一个显著特征:历史的文本化和文本的历史化。
第三章,主要讨论近松世话物悲剧中的人物形象。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是近松戏剧的重要文学成就。本章借助比较研究法,分别讨论了男主人公、女性形象、喜剧形象和武士形象,一方面是有意识地加以分类,为后面的深入研究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是照应欧洲传统学术研究中对悲剧人物的观照方式,以表明近松的戏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第四章主要是探讨近松世话物悲剧中蕴含的美意识和哲学文化。首先是从思想文化背景切入,论述美学研究和哲学分析的可能性,然后分别分析“爱”、“死”、“哀”、“情”、“道行”等重要的美学概念,力求在这些近松研究的旧议题中发现新意,得出新解。本章的第五节讨论世话物悲剧与佛教的关系,论证世话物结构模式、叙事模式与佛教文化原型的渊源关系和内在一致性,确认佛教思想(信仰)对近松式悲剧精神的重要影响。
第五章集中探讨近松世话物中的悲剧精神。根据传统的认识,义理与人情的关系是世话物中最大的母题,义理与人情的矛盾也是世话物悲剧冲突的出处。本章就从辩析义理与人情入手,在仔细分析义理与人情的范畴、内涵及二者复杂关系的基础上,证明世话物悲剧冲突是强化了的“义理”同纯化了的“情”的冲突,这样就突破了传统认识,确立了新的视角和立足点,顺利导入对悲剧性和悲剧精神的讨论与建构工作。最后着重指出,近松式悲剧精神是生命精神的核心元素,其中蕴藏着超越时代的新机。
第六章,从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研究世话物悲剧,分别从现实主义精神、浪漫主义抒情文风、结构特征、叙事风格、悲剧方法论等方面展现近松悲剧创作绚丽多姿的艺术风彩,并具体探讨近松悲剧中的“环形结构”等问题,表明形式、风格与思想内容的一致性,杰出的艺术作品形式与内容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
第七章的论题是比较视野内的近松世话物悲剧。首先在日-欧比较视域内展开,分别就悲剧人物、悲剧精神、悲剧冲突的模式等议题进行探讨,使近松悲剧的独异性进一步彰显出来。前三节属于总体性的综合比较研究;后两节则是将近松同法国悲剧诗人拉辛的悲剧和中国明末戏剧家孟称舜的悲剧《娇红记》进行比较研究,属于一种“平行研究”。这里也涉及不同文化精神的比较,有利于显示近松在世界悲剧史上的地位。通过具体的比较研究,也使笔者关于悲剧问题的总体思考有了初步的结论。
第八章综合前七章的研究工作,就近松的世话物悲剧做出最后的结论。近松的世话物悲剧是日本古典悲剧文学的顶峰,也是东方悲剧的代表者之一,作为日本戏剧史上的瑰宝,丰富了人类总体的悲剧创作。同时,世话物悲剧也标志着日本古典悲剧精神的完成,这一悲剧精神本身具有丰富的美学、哲学含义,是构成近世日本民族生命模式、文化精神的重要元素,与民族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种悲剧精神也显示出所谓悲剧中的“普遍性”,即“历史的必然要求”。纳入民族精神史来探讨世话物悲剧的深层涵义,这是本论文研究的一个终结点,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