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现象,股份流通性的差别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进而扭曲了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机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自2005年开始,到目前已将近5年,它是改变我国股票市场运行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非流通股的流通属性和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在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结束的今天,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一重大变革是否促进了上市公司绩效的提高?股改后影响上市公司绩效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在股改前后是否有所区别?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的绩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文依托,首先以我国证券市场特色的股权分置形成原因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股权分置的弊端,指出了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并简要回顾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历程。其次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后影响上市公司绩效的因素。随后采用了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的实证分析方法,以截至2006年12月31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2003至2008年的数据,在将上市公司绩效区分为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的情况下,借助于相应的绩效衡量指标,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和多变量回归分析来验证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观察了股改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两方面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无论是市场绩效还是财务绩效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还发现股改对价成为股改后公司绩效变化的反向指示器,第一大股东的控制能力在股改后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也有重要的影响。文章最后给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提高上市公司绩效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