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嶸《詩品》並稱范雲、丘遲原因之探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ifasoft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云(451-503),字彦龙,南阳顺阳人,范镇从弟,官至尚书右仆射。天监二年(503)卒,赠侍中、卫将军,谥曰“文”。齐初投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与萧衍、沈约、王融、谢朓等友善,为“竟陵八友”之一。丘迟(464-508),字希范,吴兴乌城人,丘灵鞠之子,官至中书郎,卒於官。天监五年(506)为临川王宏记室,随军北伐,不费一兵一卒、仅靠一篇文采飞扬的《与陈伯之书》,劝得伯之投降於萧梁,此文遂成为南朝骈文中的经典,引得後人传颂至今。锺嵘《诗品》将二人置於中品,且并为一条,评曰:“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故当浅於江淹,而秀於任昉”。历年来,有一些文章或单独研究范云、丘迟的诗歌风格,或研究南阳顺阳范氏家族的文学贡献,或研究吴兴丘氏家族的文学成就,但没有一篇文章注意到锺嵘《诗品》并称二人的原因。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锺嵘并称二人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深层的考虑的。从时代背景上看,两人出身均为一般士族,且横跨宋、齐、梁三代;仕途上,终齐一代均不显宦,直至梁台建立才达到高峰;文学上,二人诗风均是尚“清”源流中的一环,范云更偏向气韵流畅、宛转回环,於是形成了“清便宛转”的诗歌风格,丘迟更偏於词采葱蒨、相映媚趣,和“清”一起交汇为“清丽”之诗风。因此,锺嵘《诗品》并称范云、丘迟之原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文立足於各类文献与前人成果,将相关资料尽可能搜集完备,采取曹旭师一直提倡的“涸泽而渔”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以图完成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一、弄清历史真相,对范云、丘迟的家族、生平、仕途、创作等方面力图做出详实的考证;二、在文学方面,对范云、丘迟的诗歌进行详细的分析;三、在审美方面,厘清“清”审美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学的关系、以及范云、丘迟对於“清”审美范畴的体现。
  本年谱分为三个部分:一、绪论:选题说明、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本年谱的创新点。二、正文部分:范云、丘迟的家世渊源与时代背景、二人的生平经历;范云、丘迟的诗歌风格;范云、丘迟对於“清”审美范畴的体现,探究锺嵘并称二人的原因。三、年谱:采用编年体编纂谱主的生平事迹并加以考证论述。
其他文献
本文对战国中晚期文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以下简称《清华简(伍)》)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与汇释,重点对第五辑中的动词进行了区分确定,分析所确定动词的字形的关系,确定义项,汇总例证及各家之言,以期对《清华简(伍)》中的动词进行详细的说明。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五辑共包括6部文献作品,分别为《厚父》《封许之命》《命训》《汤处於汤丘》《汤在啻门》《殷高宗问於三寿》。动词一直为学界的研究重点
学位
随着大陆与台湾民众交往的日益密切,“汉语热”在国际上的逐渐升温,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海峡两岸现行汉字字形差异造成的不便;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对中文信息处理的要求更高,更需要我们对汉字字形进行统一的规范化、标准化整理。大陆与台湾现行汉字字形的对比分析是两岸汉字字形统一的前提,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两岸现行的规范汉字表中次常用字字形进行逐一对比,统计二者的相同字形、相似字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以下简称《清华简(叁)》)是记录战国中晚期的重要文献资料,共收入六篇文献,分别是《说命》《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和《赤鹄之集汤之屋》。有的见於传世文献,有的则为逸篇。因此对於清华简的释读不仅可以正误补阙现有的文献资料,而且对於语言文字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清华简(叁)》中的动词为研究对象,穷尽式地将其作出整理,以李学勤主编的《清华大学藏
学位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小说中蕴含着死亡、暴力、信仰等因素。她创作风格的怪诞,让她的作品一度饱受争议,但随着对作者及其创作的深入研究,她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人们的接受甚至赞誉。奥康纳的作品之所以久经不衰,来源于奥康纳对于时代、对于生活、对于人类生存的独特理解。这种理解与19世纪克尔凯郭尔代表的存在主义神学存在着高度的共通之处。克尔凯郭尔一生都在神学视角下探
学位
日本女作家山崎丰子在1957年因处女作《暖帘》一举成名,成为了文坛一颗闪闪发光的新星。在成为专业作家之前,山崎一直从事着记者的工作,也正是由于这段宝贵的工作经历,既为她日后的创作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又培养了她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这些都对日后的创作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女性作家的山崎丰子不单单围绕着女性本身进行叙述,而是将笔触伸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也得名“平民作家”。从大阪
学位
哈维尔·塞尔卡斯是西班牙内战后“第三代”作家的代表之一,长篇小说《骗子》出版于2014年,延续其“非虚构”创作风格,讲述了西班牙著名骗子恩里克·马尔科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本文以《骗子》为研究对象,解读主人公马尔科这一被语言建构的伪英雄形象的形成机制;在分析其与堂吉诃德对话性互文的过程中,总结“说谎者”的行为特征与原因,并阐释西班牙后现代社会历史语境及人们的心理状态。  论文共分为绪论、四个独立章
本文的研究属于文艺学原理中的文艺发展论问题。  何谓主义?主义不是思想游戏,而是指带有价值论断的社会化思想言论。20世纪堪说是一个主义自觉的世纪,种种主义为文艺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有别于近代思想话语纯理论、纯思辨、纯学科化的特点,主义是在与社会、民族、学科,尤其是在与文艺的互动中生成的,其核心问题在于诊治现代性的病症,具有极强的现实应用性。  秉承论从史出的研究原则,发现,如将世界文学史以20
学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康德审丑问题进行研究,并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议。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于保尔·盖耶的《康德论审丑的纯粹性》(Kant on the Purity of Ugly)一文,探讨在康德美学体系中“审丑”的可能性及其历史影响。  盖耶用康德鉴赏判断理论解释审丑,从纯粹鉴赏判断的角度来取消了纯粹审丑判断的可能性,认为审丑体验是混杂着生理、实践或道德判断。其依据在于,对象的纯粹审美反应必须是
本文首先将对韩国留学生汉语程度副词“更”的习得的偏误分析以及汉语程度副词“更”与韩语程度副词“?”的对比等研究进行综述,并说明本文采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罗列出韩国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更”的偏误类型,并分析韩国留学生产生这几种常见偏误的原因。  随后,我们将在第二章基础上,上升到语法理论的高度,分别分析汉语程度副词“更”和韩语程度副词“()”的语义、句法功能、语用功能,并对两者在这几个
在审美文化视域中,形象是主体对客体认知方式的体现,是加入了主观与客观因素、情感与思维特征、个人与集体化运作的表现。形象因素成为研究审美文化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审美文化语境中,“形象”是对现实世界的视觉性表达和再现,它的含义是拟用来建构一种虚幻的关系,从而造成现实的去现实化。形象的表达需要以媒介为载体,通过媒介的传播,形象会有更加立体和真实的诉求,广告的存在正是作为这样一种媒介将形象展示在世人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