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活动是一种新兴社会力量,这种具有时代特殊性的人类活动已经深深嵌入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进步、文化演变、经济发展甚至政治变革进程之中,旅游化(tourismificaiton)随之成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解读旅游化过程的意义不仅有指导科学的管理决策、保证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实践意义,还有探索旅游影响的理论路径,了解旅游影响发生过程,拓展已有旅游知识体系等理论意义。在流动性持续增强的时代环境中,旅游化的表现更加碎片化、多元化以及复杂化,显化并系统地梳理这一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意义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即很有必要,然而目前对这种现象的研究有所或缺。鉴于此,本研究引入了秩序社会学视角,以强调旅游活动与其它要素系统互动过程中对特定事物施加影响的具体手段及后果表现。研究重点关注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化过程,因旅游业被历史文化街区视为将传统历史文化价值嵌入城市发展新格局、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方式。旅游活动因而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性、生活性、景观性、商业性等特征紧密交织,使其成为了研究旅游化综合表现的典型区域。作为审视旅游活动综合影响的独特视角,秩序社会学理论框架下的旅游化研究需要回答以下问题:(1)“旅游”现象所指,其本体论构成,以及“旅游化”的内涵;(2)宏观旅游秩序发展过程中的一般性秩序化方式,特定区域旅游化的具体秩序化方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呼应关系;(3)特定区域旅游化现象的秩序化方式构成及其可靠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区域的旅游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旅游秩序发展的阶段性局部效应,故在解读特定区域的旅游化现象时不能回避对其所属宏观旅游秩序的剖析。在本研究语境中,就是在西藏旅游秩序发展的背景中解读拉萨八廓街的旅游化现象。研究按照此逻辑具体分为8章,第1章介绍了研究目的,论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梳理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并简介了案例地及其典型性;第2章考察了国内外旅游现象的史源以及“旅游(tourism)”的词源,梳理了已有定义的研究进路,并在简述秩序社会学思想及其本体论意涵的基础上,论述了秩序(ordering)作为旅游现象本体存在的合理性;第3章对国内外旅游化的定义和相关研究主题进行了总结,明确了本研究中的具体现象所指、本体论指向以及旅游化内涵,搭建了旅游化的秩序社会学研究框架,确定了适宜方法;第4章探讨了西藏旅游秩序发展的方式及过程,为解读八廓街旅游化现象提供了具体语境;第5章在梳理八廓街旅游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识别了八廓街旅游化的基本方式,并检验了其理论饱和度;第6章编制开发了八廓街旅游化方式的测量量表,建立了理论验证模型;第7章利用实证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并对理论维度(旅游化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第8章包含研究的主要结论、对实践的启示、创新之处以及不足和展望。本文的研究资料包含文本资料,实地调研获得的访谈资料、图片、问卷调查数据、观察记录等,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内容分析、田野调查、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等。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秩序(ordering)可被视为当代旅游现象的本体。旅游现象是开放的、联系的自主组织过程和结果,而不是某种终极社会力量的结构性涌现现象。它在受到其他秩序(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限制的同时,也在各个领域创造自身存在的具体和抽象空间,并在现实世界中引发了一系列的实质性效应。(2)区域的旅游秩序发展过程呈现出规模化、稳定化、复杂化的特征。表现为,西藏旅游秩序的初步发展期是生产性和适应性两类秩序化方式(ordering mode)相互作用的后果;稳定增长期是生产性、适应性和扩张性三类秩序化方式互动的结果,提质扩散期是生产性、扩张性、适应性、维持性四类秩序化方式互动的后果。在越来越复杂的秩序化方式间的相互作用下,西藏旅游秩序依次经历了从无到有、纵向生长、以及横向扩张三个阶段。(3)区域的旅游化现象嵌入在更大尺度的旅游秩序发展过程之中,二者之间存在呼应关系。具体为,八廓街旅游化过程中存在空间渗透、产业重组、人员置换、文化调适和管理促进5种秩序化方式,它们体现了西藏旅游秩序提质扩散期的秩序化特征,也表现了八廓街旅游化过程的特殊性。(4)八廓街的旅游化实证检验过程,明确了测量工具的科学性,结论证明田野调查及质性结论合理可靠;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八廓街旅游化过程的理论模型,明晰了理论维度(秩序化方式)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清楚地反映出产业重组的核心地位,空间渗透的表现性特征,文化调适的被动性角色,以及管理促进和人员置换的辅助功能。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有:(1)在本体论层面将旅游现象视为一种秩序(ordering)。不再将旅游现象视为一种边缘性的社会现象或者其他主流结构性要素的附属物,而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也不再将神圣和世俗、惯常和非惯常等二元区分当作解释旅游现象的根据。(2)在解读西藏旅游秩序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八廓街旅游化现象的形成方式和过程。研究思路从宏观到微观、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并且针对性提出了相关概念模型和测量指标体系,实现了一般背景和具体案例间的合理衔接,使得旅游化的研究过程更加连贯,研究结果更具整体性。(3)建构并验证了旅游化现象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取径,将理论建构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研究展示了旅游化研究的具体思维路径,克服了将秩序社会学理论应用至旅游研究时原方法论的限制,充分发挥了质性研究的建构发现优势和定量研究的验证探索优势,为后续和相似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完整操作步骤。(4)总结了宏观区域旅游秩序发展的基本过程,明确了区域旅游化的基本方式和路径。在西藏旅游秩序的初步发展、稳定增长和提质扩散三个阶段中,秩序化方式的数量和类别逐渐增加,它们依次以生存、发展和扩张为目标而互相作用,推动了旅游秩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稳步发展。在此前提下,八廓街的旅游化现象是5种秩序化方式(产业重组、文化调适、空间渗透、人员置换、管理促进)互动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