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ss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网络和电子终端得到了普及和广泛应用,同时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教育方面,国外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和电子终端配合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意外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于是这种教学模式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形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学生们课前通过教学视频自学一些知识,而课上的时间则用来对学生们课前学习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这颠倒了传统教学过程的顺序,将学习新知的过程放在课前,内化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上,其核心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们产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能够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回到学生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我国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时间虽然不长,但已初步得到发展。一些学校陆续在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展开“翻转课堂”实验,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但在语文学科的“翻转课堂”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人认为“翻转课堂”就是观看教学视频;有些教师使用“翻转课堂”存在随意性。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笔者建议对语文学科中的陈述性知识进行翻转,并设计出在综合性学习和文言文教学中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案。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翻转课堂”的涵义和主要特征;第二章,分析了在信息时代进行“翻转课堂”的必要性,以及在初中语文学科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和优势;第三章,分析并整理了实施“翻转课堂”的要求,并设计出其在初中语文学科的具体教学设计;第四章,梳理了目前“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应用上的误区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希望丰富“翻转课堂”在语文学科上的使用范围,也希望通过本研究为致力于“翻转课堂”的语文学习者和工作者们提供些许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当诸多的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去之后,表面上哲学似乎在“孤独”中被终结了。但实际上由于哲学研究范围的缩小,哲学存在的“合法意义”却愈发得以彰显。哲学对“形上”问题
文化自觉是人类普遍价值追求。与当代民族多元文化自觉论不同 ,西方近代文化自觉突出地表现为工业化过程中人类对自身文化问题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整合 ,具有明显的形而上人本主
我国城市最关键的基础设施就是市政道路,做好市政道路工程中现场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本文就对强化市政道路工程中现场管理的要点进行研究。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作为城市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市政道路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的工作,工程的安全、进度、质量及
伴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向前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现阶段新兴的教学模式,近几年在国内外均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成为了现阶段教育改革的浪潮,也为
针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分期问题进行研究,隶属于历史哲学研究范围,而因该问题呈现出了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本文的研究具备了极为重要的价值。针对这一分期问题中所呈现出的若干
目的拓展原本字体设计的专业领域,将其置入更广阔的语境中进行探讨,以一种宏观视角建立起适用于屏幕媒介的新型字体理论框架。方法在对传统字体设计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