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造成了学生主体精神的缺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对于语文教学、人才培养、课程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尊重人的主体要求,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重新认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既是为语文教育的性质重新定位,也是语文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的必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是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民主教育的思想为基础,从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出发,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自己个性发展的阅读空间,以学生为阅读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并从尊重学生的人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张扬学生的个性的角度,让学生自由表达独立阅读中的自我感受和感悟,充分展示个性的思想。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语文之趣、语文之美、语文之灵性、语文之厚重,是“人本”对“文本”实现的一种生命个体的审美体验。高考试卷的变化也在启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既要关注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思想的提升,还要时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民主的空间,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实现真正的个性张扬。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小说阅读教学,有设定目标、自主阅读、鉴赏品味、交流研讨、扩展延伸、经验总结这样几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紧密联系,把感知和鉴赏讨论结合在一起;全体学生参与了整个学习活动,查资料、做记录、分析鉴赏、讨论与交流,亲自体会发现的快乐;在探讨的过程中,认识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把握了小说的三要素及鉴赏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生把个性的思想表达出来和大家交流的时候,他个人所受到的教育是教师永远也给不了的。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是对学生个体生命、思想、行为的尊重,为个体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更深广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充满人文性的教学。真正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尚的个性品格,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驾驭教材、准确解读文本的能力,与学生平等交流的能力,还要有民主教育的思想。提倡人文性,并非排斥或否定工具性。或者也可以说,正是有了深厚的人文性,才真正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因此,对于今天广大的语文教师来讲,在阅读教学中实践人文性,对于转变长期以来工具论独霸天下的僵化观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