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伦理是关于国家治理、治国者(或政治家)和国家臣民品行、国家伦理规范及理想国家或社会形态等基本思想内容的总称。政治伦理可分为政治制度伦理,政治行为主体之关系伦理和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主导下的社会政治理念或理想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政治共同体在政治关系、政治行为和政治理想等方面应该遵循相应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原则。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政治伦理思想对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尊称其为“至圣先师”。伊斯兰哲学家阿尔·法拉比继承古希腊德性伦理思想和理念哲学,开创了伊斯兰哲学,并为伊斯兰世界构建独特而融通的政治伦理哲学,被其同胞誉为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的“第二导师”。孔子和法拉比的政治伦理思想在各自的国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是全世界重要的精神财富。孔子代表的政治伦理传统和法拉比代表的伊斯兰政治伦理传统对东方政治和中东政治各自都有着独特的影响,对二者的政治伦理思想进行比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家,对现实国家治理、政治秩序构想和政治理想追求的基本理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跨文化深层次思想交流与学术研究。本论文旨在围绕孔子与法拉比的政治伦理思想探讨三个问题,即治国者(或政治家)和国家臣民品行、国家治理的伦理方式、理想国家或社会形态。第一章分析了孔子和法拉比代表的不同政治伦理传统关于治国者(或政治家)和国家臣民品行的探讨,对他们各自侧重的德行与德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美德伦理出发,比较了孔子和法拉比对治国者和居民的美德要求。第二章探讨了国家治理的伦理范式,比较研究了孔子的礼治主义和法拉比的法治主义之异同,并对其中治理形式有差异、价值内涵有相似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第三章研究了孔子和法拉比代表的不同政治伦理传统对于理想国家或社会形态的探讨问题。孔子与法拉比所处的时代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失范问题,权力的斗争破坏了原有的社会秩序。他们尝试把政治与伦理进行结合,并通过制度设计和秩序重建,来实现国家的治理。这两种社会制度都需要有德性的“圣王”或“哲学王”来实行统治,并通过他们的治理实现社会理想。孔子希望建立政治秩序和谐的伦理国家,而法拉比继承了古希腊的政治传统,试图构建一个正义的道德城邦。法拉比继承了古典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用“流溢说”做为政治秩序构建的理论依据。他的社会理想带有伊斯兰政教合一的特点,统治者不仅是宗教领袖还是国家元首和先知。孔子在诸侯纷争、礼崩乐坏的先秦时期提出建构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表现的政治秩序,来复兴周代的礼制。法拉比的政治伦理思想,试图以始基的、一元性的、思辨性的认知态度与哲学方法,对政治伦理进行理念认知和理论设计,把政治伦理哲学化,把道德看作认知的对象从而使之具有知识和学术的形态;而孔子重视以德治国的理论探讨,更加看重道德的实践,在实践中求知,他的政治伦理思想既有理论性,更有实践性,体现了儒家思想强调知行合一的特点。通过比较孔子和法拉比的政治伦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不同文化传统中政治伦理的核心价值和特质。孔子和法拉比以不同的形式,力图阐明道德对于政治生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各自的建设方案。本论文通过对孔子和法拉比代表的不同文明、不同文化间的政治伦理思想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有助于批判继承中、外政治伦理思想中的优良传统,期望有助于开展深层对话,促进比较研究,加强文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