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是问题解决者在头脑中以某种理解来呈现问题、分析问题,使问题的任务领域转化为问题空间的过程,也是问题解决者接受和转译问题中的所有信息,寻找解决方法、趋向解决途径,并以一种自己更容易亲近的方式把它们贮存或输出的过程。 由于在构成“问题空间”时,需要学生利用问题本身的特征和头脑中的相关领域的知识主动地来构成,所以学生的问题表征水平高低与知识在其头脑中的组织情况密切相关。本文以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为基础,分析了命题、表象及线性排序的作用,比较详细的讨论了“图式”这种高水平的陈述性知识单元的特点与作用,并以有关原电池的教学为例,初步探索了关于“图式”的形成和精致的教学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在问题表征过程中的积极因素。 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开始用信息加工理论看待和思考顿悟问题,他们从理论上提出,顿悟实现的关键是“问题表征的转换”。本文以比较丰富的教学实例论证了顿悟与问题表征的关系,并以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个人的教学体会,提出了帮助学生产生顿悟的建议。 技能、思维方法和思想内涵,这些名词是我们理科老师经常提到的,因为在学生进行问题表征时有着重要作用。相对于思维方法或思想内涵,技能的习得显得简单,但是学生的竞争力又往往表现在思维方法或思想内涵的区别上。怎样帮助学生在习得技能的同时掌握思维方法?本文试图以认知心理学的成果为基础展开讨论。阐述了“强方法”和“弱方法”的关系与各自优劣;针对当前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对“弱方法”的三点强化思路;最后以一节公开课的教学实录为例,比较充分的诠释了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及提高学生的问题表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