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耕地数量是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对于人多地少的我国来说,保住18亿亩耕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土地整理是我国增加耕地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越来越重视土地整理的发展。据国土资源公报,2000年至2007年间我国通过土地整理共增加耕地1375万亩。随着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如何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一直是土地整理工作不断追求的目标。土地整理经济效益是指投资行为主体或其他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对待整理的土地进行资金、劳动技术等的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是经济技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耕地数量,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产量,农民年均收入有所增加,生产成本得以减少,投入产出比率减小。通过对农业产业用地规划,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其中,经济效益是衡量土地综合整治投资收益的重要指标。土地整理社会效益是指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后,为促进项目区周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别、公平分配等社会环境系统所产生的宏观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后城镇化以及民众满意程度;对振兴当地经济、活跃市场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效益。社会效益影响主要包括为农民生存保障能力的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满意度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效益几个方面。社会效益是衡量土地综合整治活动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土地整理生态效益是指因土地整理项目是指因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等生态环境因子变化带来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土地整理的综合中的生态效益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以土地整理和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分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明确了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内容,并且对土地整理生态效益产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界定,再选用合理的定量研究方法对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量进行估算,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文章的研究思路、方法的可行性。土地整理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项目区整理前后生态系统固碳制氧、净化空气、温室气体排放、气候调节、蓄水、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文化服务等几个方面,不同系统服务功能应采用不同的量化方法,因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的价值衡量困难、项目区种植的烤烟对于SO2及HF等气体无较大净化功能,本文在实证中仅评估了其它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变化量。实证研究预计云南省巧家县蒙姑乡壁山村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在生态系统恢复稳定的年份,年生态效益比整理前可增加2118789元。其具体变化及原因如下:项目区生态系统固碳制氧功能、气候调节功能和保持土壤功能均比整理前有所增强,为正生态效益,但蓄水功能弱化,为负生态效应。其正生态效益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整理后项目区耕地面积增加、地力得到改善后农作物年净生物量提高,其生长过程对生态环境产生正效应。而负生态效益产生主要在于废弃沟渠坑塘的填埋降低了项目区的蓄水能力。最后文章提出土地整理实践中可从项目规划、施工、后期管护三方面来提高项目生态效益。项目规划方面,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应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贯彻生态规划理念,解决现有土地利用问题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确保项目实施不带来新的生态问题;项目施工方面,科学改善项目施工工序、工艺,在施工中注意项目区生态环境保护;后期管护方面,要合理确定整理后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在项目区推行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