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是一个文学救亡的时代,也是一个伪译繁荣的时代。面对民族危亡,中国的知识分子深刻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他们沿袭古代“文以载道”的历史文化传统,自觉地通过创作和翻译来参与社会政治斗争,以实现文学救国的政治理想。伪译本《自由结婚》就诞生在这一时期。该小说由留日学生张肇桐创作,并成功地被伪装成翻译小说出版发行。 尽管《自由结婚》常被当作伪翻译的范例,但直接证明该小说伪译身份的研究尚未发现。本文作者不仅从历史文献中找到该小说由张肇桐撰写的证据,而且在小说文本中发现了伪译者留下的语言破绽,证明该小说用中文而绝非用英语写成,进而证实了该小说的伪译身份。 本文将《自由结婚》置于晚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中,分析伪译者将《自由结婚》伪装成翻译小说的原因。笔者发现,该伪译者充分认识到了翻译小说的文学地位和政治功用,故认为翻译小说的繁荣及其在文学系统内的上升地位促使伪译者放弃署名,将作品伪装成翻译小说。同时,清朝严苛的审查制度迫使伪译者以翻译的形式发表小说。因此篇小说暗指落败的清王朝,若伪译者直接署名发表,则难以通过清廷严格的审查制度。而伪翻译则可帮伪译者顺利通过审查,影响更多读者。 成功的伪装得以让伪译者在作品中大胆发表政见,宣传革命主张。本文从文本和副文本层面分析了伪译者的伪装策略,发现伪译者在文本层面上主要应用了三种方法。第一,伪造原作者和译者,即万古恨和自由花;第二,编造作者及译者的生平;第三,描述作者与译者相识全过程,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同时,笔者仔细研读了小说内容,发现伪译者十分重视副文本层面的伪装策略,并总结了四种副文本层面的伪装策略。即:捏造小说的出版信息,以证明该小说原著是英文出版的小说;冒充译者撰写弁言,说明原作者著书的缘由以及译者的翻译方法,并提供译者的收信地址,充分展示其翻译小说的特点;提供出版附言,力证译者的存在;利用眉批使译者显形,彰显小说的翻译性质。研究表明,伪译者步步为营,处心积虑,处处为维护小说的翻译身份考虑。 《自由结婚》严密的伪装策略是为伪译者的创作意图服务的。本文接着分析了伪译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策略。分析发现,伪译者通过对人名、地名的命名,不同角色的塑造和影射手法,旨在唤醒国人要认清时局,既不要对国内外反动势力抱有幻想,也不要为一时之利成为封建王朝的奴仆和外国侵略者的走狗。伪译者在文中向国人呐喊,改良主义挽救不了中国,唯有革命才是中国的出路。 伪翻译虽无原文本,但较之翻译,不必受原文限制,且能灵活创造。尤其在历史转型期,能最大限度地行使翻译的社会历史功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较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