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rogrammed death 1 ligand 1,PD-L1),是引起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重要的效应分子。PD-1、PD-L1抗体分别以肿瘤细胞表达的PD-L1和活化T淋巴细胞表达的PD-1为靶点的免疫调节作用在抗肿瘤、抗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氧化石墨烯(GO)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的高导电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丰富的化学基团等特性,在芳香族、水溶性差的药物和其他材料的附着和输送方面具有尤其独到的作用。该研究中,以氧化石墨烯(GO)为载体核心,搭载PD-1、PD-L1抗体,构建新型抗肿瘤药物递送系统,并探讨其在乳腺癌(breast cancer)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聚乙二醇(PEG)在温和条件下提供的酰胺键将PD-1、PD-L1抗体附着于GO的表面,并使用荧光材料(FITC)作为荧光探针,得到纳米级药物递送系统GO-PEG-FITC/PD-1/PD-L1。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并比较纯GO片及构建完成的递药系统的表面结构。用原子力显微镜对递药载体进行扫描,观察PD-L1抗体在GO表面的连接情况。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MCF-7细胞中PD-L1的表达及定位情况。通过MCF-7细胞与递药载体共同孵育,并利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及其薄层扫描技术研究细胞对药物递送系统的摄取情况。用MCF-7细胞通过CCK-8实验检测GO、GO-PEG的体外细胞毒性以及递药系统在不同药物浓度和不同孵育时间的情况下的体外细胞毒性。通过建立裸鼠荷瘤模型,瘤内分别注射单纯抗肿瘤药物及负载药物的递药载体,通过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抑制率,观察其抑制裸鼠肿瘤生长的能力。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纯GO片具有透明且光滑的表面,无异物附着。然而,递药载体构建后,GO的表面显示多量且分布较均匀的颗粒点状改变。经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纯GO片的厚度为约0.75nm,构建完成的递药载体厚度为1.5nm,而与纯GO片相比在表面上具有一些点状突起。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胞质内及细胞表面存在PD-L1分子表达。CCK-8实验结果显示GO及GO-PEG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未表现出细胞毒性。搭载PD-L1抗体的递药载体(GO-PEG-FITC/PD-L1、GO-PEG-FITC/PD-1/PD-L1)相较于单纯PD-L1、PD-1抗体及搭载PD-1抗体的递药载体(GO-PEG-FITC/PD-1)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表现出相对较强的细胞毒性。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随药物浓度及共孵育时间增加而增强的趋势。动物实验显示与其它实验组相比,搭载PD-L1抗体的递药载体存在相对较强的抑制裸鼠肿瘤的生长的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以纳米级氧化石墨烯(GO)为载体核心,搭载PD-1、PD-L1抗体的新型癌症免疫治疗药物递送系统,并证实,搭载PD-L1抗体的递药系统对体外培养的MCF-7肿瘤细胞及裸鼠体内肿瘤存在生长抑制作用,这可能为未来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