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的测度方法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z7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现代以来,经过党和人民的不懈探索,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迈入了新时代,国力相比于历史任何时期都更为强盛。但横向比较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世界舞台上似乎一直维续着“强国恒强,弱国恒弱”的局面。事实上过去的2000多年历史长河里,中国有1800多年是世界领先的,而近200年来西方强国领先世界只是整个历史进程中的插曲。经过党和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国又再次站上了世界的舞台中央,实现了和平崛起,突破了西方所谓的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困境。较多相关的研究表明,马太效应存在于诸多领域,并且小到家族个人大到国家地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特征。虽然马太效应提出至今已有五十余载,学术界对其的研究经历了定性分析到定量研究的发展阶段,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马太效应研究理论,但是至今为止未能形成科学有效的测度方法。对此,本文系统的总结分析了马太效应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探讨了马太效应的产生机制和双向作用,深入分析了基尼系数、离散系数以及泰尔指数等传统测算数值离散性指标的计算原理,论证了诸如此类指标对于测度马太效应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些学术观点:一是度量数据分布离散性的指标不能识别数据分布结构的变化,究其原因是其特定的数学表达式结构而导致的;二是马太效应概念存在双重涵义,第一重为空间上的数据分布离散性,第二重为时间上的格局状态的延续性;三是马太效应是阶段性特征,并非恒定不变。由此尝试对马太效应进行解构,在空间维度上选取了离散系数作为空间维度特征的测度指标,在时间维度上构建了序位波动系数(Ranking Fluctuation Coefficient,RFC),再基于过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CPK)的数学结构创建了马太系数(Matthew Coefficient,MC),并进一步重构了马太指数(Matthew Index,MI)。基于新方法,结合传统的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以及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方法,分别对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科技、教育以及经济三个领域的上述指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各方法对于测度马太效应的表现情况以及各领域间的马太效应发展态势。结果表明:(1)科技、经济和教育三领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2)其中科技领域的马太效应现象最强,其后依次为经济领域和教育领域;(3)同时三个领域整体呈现出马太效应逐年减弱的演化趋势,且三个领域之间两两的发展态势趋同性较高。
其他文献
应用井间脉冲测试技术确定了两层无限大均质油藏参数,引入两层油藏的地层系数比、导压系数比对两层流量进行匹配,从而建立了两层无限大均质油藏井间脉冲试井理论模型.利用压力更
氮化铝是一种具有六方晶系纤锌矿型结构形态的共价键化合物。它具有高导热率、高电绝缘性、高强度、高硬度和低热膨胀系数等良好的物理性能,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无机材料。铝粉在氮气条件下,通过自蔓延反应,可以生成氮化铝。通过控制原料配比和氮气压力,可以获得氮化铝晶须产品。但以往通过自蔓延反应,获得的氮化铝晶须,往往不够均匀,是颗粒和晶须的混合物。为获得形貌较为均一的氮化铝晶须产品。本文尝试利用自蔓
政府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应当被定位为规则制定者、协商服务者、争议的调停者和履行监督者四重角色,目前在政府角色定位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是:干预范围失度、相关规定不明;主体培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革新,音乐学科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学生的想象力等。在音乐课堂中乐器
随着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技术的发展,FBAR传感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微质量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微加速度计和压力传感器均属于
快消品B2B电商的风口似乎冷却下来了。整个行业经历了一番大洗牌,2017下半年至令有14家B2B电商已停止运营,其中不乏如云宝商盟、全时汇、星利源等运营时间超过70个月的公司。物
用6参数建模方法建立了6-PSS型并联加工机的逆运动学模型,即由给定刀具位姿求解滑块的位移,并根据运动的连续性求出滑块位移的唯一解.根据轨迹规划中得到的不同时刻刀具位姿,
分析了室外机器人地面地主车辆实现其自主性的关键技术-视觉导航,认为视觉导航的主要信息来源于对道路结构的分析。文中对图象上的某一位置是否存在某级线段做出假设,由二维离散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一直是生物化学传感器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随着传感器高精度、微型化、同时测量等发展趋势,石英晶体微天平阵列(MQCM)应运而生。长久以来,QCM的激励方式都是
针对已有的服务选择算法往往按业务流程中任务的执行顺序依次选择服务,使服务选择时间随着任务数和候选服务集规模的增大而变长,难以让用户接受,而且算法也并未考虑包含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