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叛逆”最初在比较文学领域提出,后扩展到翻译研究领域,意指对原文的不忠实在译文中的反映,受到译者、读者以及环境等因素影响。因为译者的语言能力,前见以及视阈的差异,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对翻译策略的影响最深,所以译者创造性叛逆的研究有助于总结译者的翻译方法,以此为文学翻译提供借鉴。因此,本文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同时,本文选取《孽子》作为研究个案,原因之一是该小说在文学领域备受关注,但对其英译本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其二在于该小说是由葛浩文先生翻译,译文中体现了其很多翻译方法与策略。在本文研究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包括三个方面,即对原文在形式、内容以及神韵上的叛逆。形式的叛逆集中体现在对原文中叠词、拟声词与成语的翻译上,译者对其进行删减、增补以及语序的倒装;内容叛逆则表现在一词多义与翻译缺失上,译者将一些词汇含义进行增加、削减和改变,形成对原意的叛逆;神韵上,为了减少阅读负担,译者对原文中富有文化意象的词汇进行有意识地叛逆。然而,由于文化缺失与不对等,译者在翻译时还出现一些无意识的误译,这些叛逆使得译本在形式对等的情况下,内在神韵背离原文。对此,本文结合这三方面例证,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并总结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原因并对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详尽分析。在形式叛逆上,葛浩文主要采取省略与释译的方法保留原文含义;在内容叛逆方面,则主要利用替换与增补策略进行翻译。此外,葛浩文还利用意译的方法实现其在神韵方面的有意识叛逆。这些翻译策略既总结出葛浩文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又体现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在翻译实践领域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