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创新空间作为聚集创新活动的场所,是以创新、研发、学习、交流等知识经济主导的产业活动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空间系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高技术产业相关硬件设施的功能聚合,而且包含了物质、经济、文化等多种属性,一个完整的城市创新空间概念框架包括创新空间的空间结构、空间形态、产业结构、创新机制与创新文化精神。在这样的理论架构下,本文从城市创新空间的区位结构、组群规划和建筑空间组织几个方面,以不同尺度逐层研究其发展模式及场所特性。在宏观区位的层次上,通过对以往区位空间理论的总结,得出集群效应与扩散效应是影响城市创新空间区位的最重要因素。着重分析论证了城市创新空间的区位选址依据及其布局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控制性规划设计的框架。在组群规划的层次上,从产业活动特点以及从业人员的行为特点、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入手,分析城市创新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因要素,并以此为依据研究其功能要素形态和空间场所形态。同时,证明了城市创新空间组群规划本身就包含着综合的土地利用,是一个多功能的创新综合体,包括研发、生产、居住、商贸、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因而在布局结构上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倾向,并提出延拓组群空间复杂性的意义和手段。在建筑空间的层次上,以研发型建筑及其工作空间单元为对象来研究创新活动所需的空间支持。指出创新空间单元是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形成的集合研发、学习、展示、交流等功能的新的建筑空间类型,是当代多功能的综合智慧单元。并从这个定义入手,分析了创新场所的特质以及创新工作空间的演化与发展,提出以交流空间为核心组织研发工作空间的设计策略,并研究了团队工作模式下的空间组织手法。最后,结合京津地区的实际情况,列举该区域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区位优势,提出“京津高技术产业连绵带”的发展模式,并对“京津模式”下城市创新空间的特征进行了研究:1.强调区域合作,增加交流空间;2.强调产学研一体化,注重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共构;3.注重信息化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远程合作;4.强调地域特征,重视环保节能与可持续发展。